评弹,是我的乡音。儿时住在苏州观前街东端的萧家巷内,一到黄昏,家家户户打开有线广播,委婉悠扬的丝弦声弥漫了整条小巷。碰到雨天,我常常打着伞从老宅踱到巷口,大约五六分钟,正好听完一曲开篇,心中十分受用。可以说,是评弹伴随我长大,引导我步入文学寻梦之路。
后来我移居沪上,除了每天晚上守在收音机前听书,还常常到离家不远的大华书场听评弹。最早吸引我的是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曹汉昌的《岳传》、唐耿良的《三国》、金声伯的《七侠五义》、吴君玉的《水浒》,让我百听不厌。在我读小学时,又从评话爱上了弹词,我最爱听的长篇书目有杨斌奎、杨德麟、杨振言的《大红袍》,薛筱卿、郭彬卿的《珍珠塔》(另有周云瑞、朱雪琴、陈希安的《珍珠塔》),徐云志、刘天韵、严雪亭的《三笑》,张鉴庭、张鉴国的《顾鼎臣》《秦香莲》,蒋月泉、朱慧珍的《玉蜻蜓》《白蛇传》,杨振雄、杨振言的《西厢记》《长生殿》,姚荫梅、蒋云仙的《啼笑因缘》,张振华、庄凤珠的《神弹子》,江肇焜、张丽华的《描金凤》。中篇书目则有《老地保》《玄都求雨》《苏州二公差》《十五贯》《花厅评理》《大生堂》最为脍炙人口。
评弹之美,一在于文词之美。评弹本子文学性很强,构思巧妙,悬念迭起。唱词如诗词。开篇《潇湘夜雨》的唱词用叠句贯穿全文,《宝玉夜探》《莺莺操琴》《干点心》《妆台报喜》《秋思》《梅竹》唱词之雅致,堪与唐诗宋词媲美。
评弹之美,二在于流派纷呈,说、噱、弹、唱皆有独特风格。如蒋月泉的委婉深沉、韵味醇厚,徐云志的柔软圆润、舒展从容,薛筱卿的节奏明快、爽朗利索,张鉴庭的遒劲苍凉、铿锵有力,姚荫梅的构思奇巧、诙谐风趣,刘天韵的形神兼备、嗓音浑厚,严雪亭的吐字清晰、淋漓尽致,周云瑞的雅逸温文、别具一格,杨振雄的激情洋溢,说表动情,朱慧珍的婉约细腻、嗓音清丽,朱雪琴的明快刚健、酣畅豪迈,徐丽仙的柔和深情、哀怨动人。还有杨斌奎、王伯荫、陈希安、杨振言、张鉴国、苏似荫、侯莉君、张维桢、金丽生诸位老艺人皆自成面目,各有看家书目,令人消魂。
听评弹五十余年,有书迷问我,最爱听谁的唱腔,让我一时无言回答,因评弹艺术如百花争艳,各具魅力。严雪亭人称“评弹皇帝”,其作《杨乃武与小白菜》艺惊天下;刘天韵嗓音沙哑却韵味十足,塑造的“老地保”“钱半仙”
令人叫绝;张鉴庭的书迷甚多,其说表俱佳,独立门户。但评弹艺术集大成者当推蒋月泉的“蒋调”,“蒋调”是最受广泛欢迎的评弹曲调,蒋月泉的说、噱、弹、唱皆为一流,其弟子甚多,听众最广,“蒋派”嫡传弟子秦建国亦在当今中青年演员影响最大。北方有京剧,江南有评弹,一南一北,艺术之花长盛不衰也。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