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改变自然本身,尤其是刻意的改变。
如果说,儒家的管理智慧主要体现德性方面的智慧的话,道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管理智慧,他主要体现在它的一种自然,以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说法,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要用一个很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个道家的管理智慧的话,我觉得,它的第一大智慧,或者说它首要的一个智慧原则那就是自然。我们用了一个词就是说,道法自然。
事实上应该讲,从老子在创立这个道家学派的时候,他其实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或者说,整部道德经,只用了大概5000多个字就把一个道法自然的智慧做了一个全面、深刻的阐述,所以,读过道德经的观众朋友可能会知道,它其实就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它是道经,下篇它是德经,那么这样一个结构,它其实包含着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对道法自然这样一个智慧的,很精深的思考,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讲道本身是什么?它是自然,人对这个道的感悟,他有一种德,我们称之为心得,所以在德经部分,它主要讲自然的概念,怎么样对这个自然的概念做一个引申或者说做一个感悟,或者内化为人的处事的基本原则,所以,道德经5000多个字,核心的字就是4个字,叫道法自然。
这样一个思想,它和儒家的区别在哪里呢?儒家更多强调的是人本身的一种德性,而道家,它却把德性的目光首先放到自然界,就是自然而然这样一个自然界,根据自然界当中的自然,它提出来人的德性,也必须是自然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投影里面讲,老子这个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指自然是怎么样的,人也应当怎么样,因为人是自然之子,人是自然界,天地间一种自然的存在。所以,老子这样讲的道法自然的自然它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指自然界,比如天地,是一种自然存在,四季更替,是一种自然存在,昼夜交替,是一种自然,根据这样一种自然,按照道家的思想,或者老子的观点,人也应该效法这样一种自然。比如说,白天是干活的,晚上就是让你睡觉,如果晚上睡觉,瞎折腾,按照道家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不自然。春夏秋冬它也是种自然,并不因为春天美好,就让春天常驻,把秋、夏、冬取消,既然有春夏秋冬这样一种自然,人就应该春就好好地计划,我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夏我们好好地实现它,秋天怎么样来享受我们这样一个计划实施之后,或者我们一种丰硕的果实,冬天就是修整的,这样它就是说,人的生命有某种节奏。这就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