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类学研究资料,还有对现场发掘的动物骨骼进行的碳十四测年,确定这些骨头存在于2万年到1万年前,这些石器同动物骨骼出土在一个层面上,石器的年代也在这个时期。“距今1万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时人类开始改变以往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过上安居乐业的定居生活。史前1万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全力探讨。所以说,“文明”不是柿子滩的关键词,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折点”才是关键词。
距今1.8万年前后是历史上最酷冷的时期,称为末次冰期。柿子滩人就生活在距今2万年到1万年间,经历了由暖而冷、由冷而暖的环境变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对柿子滩遗址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距今3.5万年至1.7万年属末次冰期,气候寒冷干燥,为荒漠草原环境;1.7万年至1.2万年属末次冰期消退期,也就是气候转暖;1.2万年至1万年,气候又骤然转冷,许多大型史前动物都是这个时候灭绝的。
根据发掘出来的动物骨骼判断,这里当时应该是一个荒漠草原环境,动物有犀牛、羚羊、马、鹿等等,这些动物擅奔跑、耐干寒。
到2007年,考古队对柿子滩遗址的发掘,出土上万件石制品,共发现20多处用火遗迹,发现了用河蚌壳、动物骨头和鸵鸟蛋皮制作的钻孔装饰品,发现了岩画、石磨盘和石磨棒。
虽然考古队至今仍对此耿耿于怀,但这个也并不奇怪。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来说,那是一个特殊的洞穴遗址,外力的侵扰相对少得多,而柿子滩古人类遗址是一个旷野遗址,外力的影响作用比较大,我们尚且无法猜测他们当时的具体生存状况。
柿子滩人属于晚期智人,也就是现代智人,跟我们现代人的长相已经没多大差别,总的来说类似于山顶洞人的样子。
其实,我们还有许多谜团没有揭开。例如,他们后来的去向如何,他们怎样思考,社会组织是什么样等等。我们将追随着祖先的脚印,继续这一考古发现之旅!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