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香:当时根据以往的发掘经验,知道一般的死夯土不会探到5米深还不见底,当时已快到这个深度极限了,因此不甘心“行百里路半九十”;还有,当时我们手头上就有一套现成的钻探工具,就是在探杆上边加接杆,靠两个人的力往下深推,就像打钻一样。这样就可以探得更深.因此,面对大家的质疑,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当探铲探到6.5米深的时候, 地下水出来了,夯土变成了稀泥,探铲很难再把土样带上来……当时不仅精疲力尽的工人们几乎绝望了,连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这里就是一片死夯土吗?奇迹会不会发生呢?
就在这大家对继续探下去还有没有必要举棋不定的时候,突然间探杆往下坠了下去,下去1米多后就再也杵不动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底下有空头就是有空洞。但空洞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空洞?会出现什么结果?谁都说不清,只能待探铲提上来后才能一看究竟。当时在场的人心里都明白:成败就看这一铲了。
郑振香:探铲被慢慢提上来后,竟然满铲都是红漆皮。这说明下面是口棺材,是深墓。当时在场的有一位何师傅,眼特别尖,他第一个发现探铲内有一个闪亮的东西,就一把抓过来了到水渠里去洗。洗去泥土后发现那竟然是个玉坠,碰巧让探铲带了上来。
探杆的突然下坠和带上来的红漆皮说明下面肯定是个墓葬,而且没有被盗过。因为被盗过的墓一般都会被盗墓贼用土填实,不会出现“空头”。而探铲带上来的这块玉坠更预示着墓室里还有更多的随葬品。工人们立刻变得兴奋起来,郑振香紧绷了一天的神经也终于可以放松了。
悬念终于被打破,但真正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接下来,顾不得舒口气的郑振香马上组织大家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地动手挖掘墓葬。
郑振香: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我愈发感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墓葬了。因为挖到第六层的时候,出土了一个像木匣子似的东西,里头放满了诸如骨头簪子、石叉、石鸟、石罐、镜子、海贝等物件,共80余件,其中最精美的要属一只象牙杯。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殉人和殉狗。在上层就有如此之多的发现,说明这座墓下层的椁室和棺室里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将有更惊人的发现;同时也说明这座墓葬主人的身分肯定非比寻常。
先是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有大方鼎、三联甗、偶方彝等等,再就是玉器。玉器比较多,一件一件往上递都来不及,后来干脆就用水桶一批一批往上提……当时墓上墓下的气氛都非常热烈。
从一个墓葬中出土1928件文物,这在殷墟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其中青铜器有468件,它们工艺精湛,种类繁多,有炊器、酒器、食器、水器等等,超过了殷墟历年出土青铜器的总和;此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755件,当中既有反映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龙、凤、鸟、兽,也有或写实或夸张的人像和兽像。它们造型奇特秀美,琢制细腻流畅,代表了商代琢玉和抛光技术的最高水平。
然而,当在场的人们还在为这些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惊叹不已的时候,作为主持发掘工作的郑振香想的却是下一个问题: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谁才有资格获得如此高的礼遇,享有这么多精美的随葬品呢?
按考古惯例,随后的工作一是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弄清墓主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