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香:在刷洗那尊大鼎的时候,发现它上面有“司母辛”铭文。“司母辛”是祭祀时用的庙号,这就使我感到这座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不一般。因为据对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的考证,“司母戊”是商代一位国王的母亲。那么,“司母辛”就也可能是一位身份、地位都不一般的王室女性。后来随着将出土文物全部刷洗干净,统计后发现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是210件,其中有“妇好”铭文的109件。当时我马上联想到甲骨卜辞上关于“妇好”的记载。据上个世纪30年代郭沫若和唐兰先生的考证,“妇好”是一位女子的名字,她是商代晚期的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妇好生前备受武丁王的宠爱,主管国家的军事,是一位女将军。甲骨文有载,妇好曾多次率兵征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是甲骨文记载中动用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郑振香:在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中,有分体甗(灶)、有3个大甑(蒸锅)。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将自用的锅灶作为礼品送人的时尚,所以炊器是墓主本人自用东西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墓中出土的青铜钺做工细致,形式威猛,两面都饰有虎扑人头像,这是军队最高统帅的象征,一般人是绝对没有资格手持这样的铜钺的。因此,不论是从出土的器物种类,还是从器物上的铭文来看,墓主人正是甲骨文中记载的那位英武的女将军、尊贵的王后——妇好。
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它的发现让人们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3000多年前商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除此之外,妇好墓也是殷墟仅有的一座能与甲骨文的记载相印证,从而确定墓主人身份、年代的王室墓葬。因此,它也为人们研究商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标本,在人类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地位可想而知。
郑振香: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个用来拉弓弦的玉扳指,十分粗大,反正我带上有点晃荡;再就是那把铜钺,很重。虽然作为一种仪仗,不一定要整天拿着它,但该用的时候她总要能拿得动啊!另外,作为武丁王的宠后,妇好的长相至少应该是不错的;还有,出土文物中还有许多簪子、镯子等配饰,上面都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造型。这也说明了妇好这个人不仅爱美,而且还颇有生活情趣……所以我想,妇好应是一位漂亮的、有个性的、同时又十分英武的女性。
但是,虽然在郑振香和她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尘封了3000多年的妇好墓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可人们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从中提出了更多的疑惑:为什么妇好的墓会出现在宫殿区,而不是在王陵区呢?商代的墓葬上面一般都不会有房子,为什么妇好墓上就有一座同时期的房基呢?……这些遗留在历史中的答案只能等待日后更多的考古学家们去寻找了。
历史有时似乎刻意地安排了很多的巧合,就像郑振香和她发现的这座墓的主人妇好。一位是在考古界孜孜以求的女学者,巾帼不让须眉;一位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率兵征战的女将军,不爱红妆爱武装。虽然她们所处的时代相隔3000多年,但却得以在历史的某一个时刻“相会”;她们的名字虽然会以不同的方式载入历史,但同样都值得人们记住。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