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中国文物:古代乐器精品(上)(2)

2009-07-24 11:33
来源:洱吧下载 作者:佚名
这个规则也许正符合了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为以五个音阶为主,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显得沉

这个规则也许正符合了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为以五个音阶为主,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缺乏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显得沉稳典雅。

但是,乐器本身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着面貌,当人类走出平等友爱的原始社会,特权阶层把对权力的崇奉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像骨笛、陶埙那样的简陋乐器也就不再能登大雅之堂了。

乐器的种类开始增加了,质量也在不断地改进。

根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乐器就有大约70种之多。

著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音乐和礼仪规范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弹奏乐器是培养高贵品德的重要途径。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

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

我们能够看到的、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琴有2000多岁的高龄,古琴的造型古朴大方,通体涂满黑漆。

在后来的历史流变中,古琴的样式渐渐变得复杂起来。王鹏介绍说,造琴是要考虑到它的声音特点、它的合理性,因此也会出现一些很多的造型,比如说蕉叶形,是根据芭蕉叶来设计的,像落霞式等等,都是根据一种对事物的想象而形成的一种造型。

琴的音色古朴沉着,是中国古弦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古琴演奏最特别的也许是对弹奏者的礼仪要求。在中国古代,琴是文人的专用品,弹奏前要沐浴,弹奏时必须怀着肃穆宁静的心态,琴台上还必须燃上一炷香。王鹏介绍说,“琴者禁也”,是指弹琴的时候要禁止邪念,以求得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

此时的乐器并不仅仅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借助乐器,人们得以陶冶性情,甚至感悟人生和宇宙的深奥哲理。

在历史悠久的武汉市,就有一座古琴台,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琴的故事。很久以前,在这里,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听到了琴师钟子期的琴声,当琴声演绎巍峨高山时,他感慨道:多高的山啊!当琴声表现江河奔涌时,他又大声赞美道:多壮阔的江水啊!钟子期第一次遇到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十分感动,与俞伯牙结为生死之交,俞伯牙死后,钟子期把琴摔碎,不再弹琴了。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称。

就在离古琴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乐器殿堂。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州,一项对中国古音乐史具有重大意义的考古发掘,带给中国音乐以足够的惊喜:墓葬的主人是公元前5世纪时,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曾侯乙,在墓葬的中室,一间6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殿庭”,中室的南壁和西壁呈曲尺形立放着一组青铜编钟,它们整齐地挂在木头的钟架上,仿佛刚刚被埋入地下。

这套乐器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惊人的成果,而且也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发现。整套编钟体积硕大,造型繁复精细,显出磅礴大气的王者风范。曾侯乙墓编钟总重量达到5吨,一共有65件,分三层悬挂,其中最重的有203.6公斤,高1.5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套编钟还让现代人听到了远古的乐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