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乐器里竖笛的一种,因为一般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后来成为日本的传统乐器。但在中国,尺八却早已消失了身影。实际上,唐代的不少乐器在后来的历史流变中都被淘汰了,而沿用下来的一些外来乐器则逐步演进,最终成为地道的中国民乐器。
公元907年,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城,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被迫退位,唐朝灭亡,一个辉煌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历史的痕迹却永久地印刻在了古老的土地上。
西安西南郊区的一个小镇,传说1000多年前的唐朝,安史之乱后,宫廷里的一位乐师流落到这里,创立了一个集贤乐社,专门教导民间弟子演奏宫廷音乐。集贤乐社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活动,乐社的成员都是农民,平时在家务农,乐社有活动时就聚在一起,他们的乐器大部分是祖辈传下来的,弹奏技艺也是祖传的,乐谱据说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个绢制的乐谱传自明代。
平日里拿惯了锄头镰刀的手抚弄起古老的乐器,照样中规中矩,人似乎也变得优雅起来。他们弹奏的乐曲被称作“长安古乐”,长安古乐的演奏形式分座乐和行乐,座乐一般坐着演奏,演奏大套曲,行乐就是站着演奏或在行进中演奏,常会奏一些短而优美的乐曲。古乐使用的乐器有十几种,旋律由吹奏乐器表现,包括笛子、笙、筚篥等,打击乐器有鼓、锣等,而乐队的核心是鼓。
虽然这套古乐器代表的是古代宫廷中的高雅音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高雅渐渐走向民间,成为普通人平常的娱乐。今天的人们在观赏京剧的时候,一般看不到伴奏乐队,但从演员的唱腔中,人们就已经能感受到伴奏乐器的丰富表现力,无论是悲壮铿锵的情怀还是温柔哀怨的情调,乐队都能给予很好的烘托。
京剧伴奏乐队的队伍并不庞杂,一般只有七八个人,乐队由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成,这是经过长期摸索后的合理搭配。具有歌唱性的悠扬多情的拉弦乐器,铿锵有力、表现节奏的打击乐器和擅长烘托气氛的吹奏乐器,配合在一起,可以演奏出多种风格的伴奏乐曲。
从宋元时期开始发展的中国戏曲艺术,到明清渐臻成熟,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展轨迹。不少著名的中国民乐器都是在宋元之后逐步出现和成型的。
今天,在中国的乐坛上,有支融合了现代与传统风韵的乐队曾经在中国引起小小的轰动,女子们用传统乐器演奏出现代的旋律,她们手里拿着的乐器其实大部分并不产自中国本土,却最终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乐器。
不过,用这样的方式来演奏二胡,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可能有些难以接受。
二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犹如小提琴对于欧洲人的重要性,不过,很多中国人都并不了解,二胡实际上并不是中原的产物,二胡的前身叫“奚琴”,最早是隋、唐时代一个叫“奚”的部落发明的乐器。乔建中介绍说,奚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一个部落,据说我们早期是没有这种弓弦类的乐器,一直到了唐代、宋代这才正式有记载,就是两根弦的这个二胡,从宋代正式有了记载,也是应该说是一个中外文化融合的一个产物。
经过多次的改造,到了元代,这类乐器基本成熟,一种新型的中国乐器——弓弦类乐器诞生了,它们的主要功用是为戏曲、说唱、歌舞伴奏和参与某些小型传统乐队的合奏。
明清以后,二胡家族逐渐扩大,出现了高胡、板胡、京胡等等品种,二胡终于坐上了中国民乐器的头把交椅。
明清时,中国民间乐器的队伍基本成熟了。
历经千年的吸收、创造、淘汰和更新,几类乐器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最主要的角色,后来按照演奏的方法,它们被分为四种类型,以二胡、京胡、高胡等为代表的拉弦乐器;以琴、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弹拨乐器;以笛子、箫、笙、唢呐等为代表的吹管乐器;以堂鼓、铜鼓、排鼓、钹等为代表的打击乐器。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另一幅景象。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队正在逐渐形成,各种乐器和谐地演绎着越来越复杂的音乐,交响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发自于人类对上帝的敬仰之情,因而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而中国的传统乐器仍旧沿着自己的轨道往前行进:
一只古埙可以把人带回遥远的过去,琵琶奏出的乐句描绘了春天的大江上月光荡漾的美好景象,二胡则最擅长抒发内心的哀怨和忧思……不同材质、不同音色的乐器,共同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含蓄、温和的特有气质。
在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当中,始终保留着古已有之的独特的审美观,有着千年历史的琴乐,依旧是高雅生活的象征,从宋元直到明清,君王臣僚、文人墨客,都涉足琴乐活动,或附庸风雅,或寄托情怀。
有一把古琴是被个人收藏,据说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用过的,琴的造型古朴简洁,浑厚圆润,在背面还刻着3个字“旌宾铁”,但究竟是什么含义,人们至今没有弄清楚。
各种各样传世的古琴有的是家族的祖传珍宝,有的则是皇宫的藏品,它们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乐器,而成为珍贵的工艺品。
直到今天,古琴仍然在不断弹奏着古老的音调。它蕴涵着中国古代文人文化的高雅和深邃,散发出独特的忧郁和高贵气质,给生活在嘈杂之中的现代人带来了难得的沉思和宁静。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