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班簋: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

2009-09-19 11:5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据后代学者鉴别,认为在这个西清古鉴里的有铭文的青铜器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器物是伪器,所以呢,人们对这个毛伯彝,也就是后来称为班簋的这件一器

据后代学者鉴别,认为在这个西清古鉴里的有铭文的青铜器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器物是伪器,所以呢,人们对这个毛伯彝,也就是后来称为班簋的这件一器物提出质疑呢,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西清古鉴》中虽有不少伪器,但班簋作为皇宫的“重器”,又是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受到的关注和研究会更多一些,况且仅仅凭图谱中略有出入的文饰就判定《西清古鉴》中的班簋是假簋,证据明显不足。那么,就会存在两种情况:其一,《西清古鉴》中的班簋如果是伪器的话,那么它作伪仿造的真器又在哪里呢?是否就是现今出现的这件呢?其二,如果《西清古鉴》中的班簋是真器的话,那么这两件大小,文饰,造型,铭文几乎完全一致的班簋难道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班簋莫非从出生那天就不是一件呢?

班簋铭文

宫内所藏的青铜器,一般表面进行烫蜡,做成所谓的熟坑,而新发现的这个簋,并没有烫过蜡,是一个生坑器物,是一个生坑器物,并没有烫过蜡,所以呢这个簋呢不应该是西清古鉴所著录的那个簋,我们也同意呢,就是这个班簋呢,就是西清古鉴所注的班簋呢,跟这个1972年被新发现的这件班簋,也就现在藏在首都博物馆的这件班簋,并不一定是一件器物。

然而,我国古代青铜器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一件班簋都是唯一的。

因为这个古代的青铜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模范只能铸一件东西,只能铸一件东西,如果铸第二件,和第一件就不一样,那就是另外再改模了。

我国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范也就是模具,青铜器的造型,文饰都是先制成模具,再把溶解后的金属浇铸进模具里面,放在火堆里烧制成型,之后,打碎模具,取出青铜器。由于都是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世界上就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这个青铜器的铸造,不能重,不能一个模子,一个模子多次地使用,但是,并不是说,不能铸出呢形态相近,图案相同,铭文一致的这种器物,因为当时这个我们的先人,对青铜器的这个铸造技术,已经非常的娴熟,他完全可以照着一件器物,仿造出一个跟他的孪生兄弟一样的另外一个器物,这种技能是有的,这也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列鼎,列簋的这种制度。

商周时期天子在大型祭祀和宴乐中杀猪宰牛,用九鼎八簋盛主菜主食献给祖先、鬼神,同时也大宴群臣;诸侯按规定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毛班是伯爵,他极有可能铸有四个相似的簋!

簋经常以偶数出现,所以,这个西清古鉴的这件班簋,和这个新发现的班簋,都是列簋中的,就是班簋列簋中的一件,各是班簋列簋中的一件。

经历过百般磨难,国宝班簋终于重现世人,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周穆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事实依据,然而在它上面的秘密却没有完全揭开:《西清古鉴》中的班簋它上面的寿字是如何产生的呢?那它又身在何处呢?眼前这件班簋又是如何散落于废品中的呢?几经沉浮,班簋终于静静地成列在首都博物馆展厅中仿佛期待着与它远方孪生兄弟的相会。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