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皮具制作:渐渐远去的皮匠活

2009-09-26 10:5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铁匠、木匠、石匠、毡匠、皮匠总称为五匠。皮匠正是五匠之首。牛皮鞭的制作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项冤屈的老手艺。

八月初的这一天,皮匠马继光准备熟一张牛皮。夏天不是熟皮的季节,一般是在秋天,天气凉了之后,干起活来皮子的臭气可以小些。

马师傅家在甘肃的民勤,这里的人主要以农业为生,也有从事畜牧业的,这些都离不开皮具。人们都知道民勤马家的皮活好,马继光已经是第五代了。

铁匠、木匠、石匠、毡匠、皮匠总称为五匠。皮匠正是五匠之首。其他的匠人离了皮匠做的工具,离了皮活的话他就没办法生产。好比毡匠用的东西,毡匠离了皮匠的两样东西,他的毛弹不成。

做皮具要用很多的工具,马师傅只肯做一条最普通的小皮鞭。

皮子先要泡上一两天,平时是泡在河里的,就不用换水了,一次泡个十张,熟出来才够一年用的。

大的概念来说,首先,当皮匠的话,得懂得这个皮。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收人家的皮的时候就得把皮看好。一般说冬天的皮是最好的皮,秋天的皮也可以,夏天和春天的皮就不能要了。

推毛是一个技术活,推不好就会把皮子刮得又是洞又是坑,现在已经可以用化学腐蚀的方法代替推毛了,但马师傅还是觉得用刀更快更直接,效果也更好。

整张的牛皮要剌成细条,这个简单的动作最能考验皮匠的手艺,粗细是否均匀,遇到皮子本身的薄厚大小有变化的时候如何处理。

一整张牛皮在两位马师傅的手下变成了一堆小皮绳,据说是一整根,过程中明明有切断的地方,但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弄的。

从皮子中间开两刀,分成两股皮绳。转过来再开刀,四股皮绳一起剌。因为皮子的形状不规则,剌完的部分自然就断开了。顺着皮绳的走向,在有皮子的部分重新开两个口,再剌的时候就是八股一起走了。这样的情形不断重复,皮绳的股数不断增加,直到所有的皮子都用完。

马师傅说:“所谓的头一刀,一劈是两根,第二刀,一劈是四根,如果劈三刀就是六根,劈四刀就是八根,但是最后头的时候,那是第一刀的末根和第二刀的头根裹到一块了,它就连起了。第二刀的末根跟第三刀的头根并到一块以后,第三刀的末根跟第四刀的头根对到一块以后,第四刀的末根跟第一刀的头根裹到一块以后,不是就成了一个大圈了,这就是物理学的事情,稍微一注意就出来了。”

就这样,一块皮子变成了一根绳,一点原料都不浪费。正是材料的特性给了工匠们发挥的余地。马师傅在院子中间临时垒了个灶,用芒硝熟皮绳。

熟皮全凭手感,不能生也不能过。熟过的皮子要上油,普通的食用油就可以,这样才牢固。风干之后上绳车,拧成更粗的皮绳。粗的皮绳再上绳车,这次需要三个人合作。

小马鞭做成了。前后共用了一周的时间,这样的一根牛皮马鞭在民勤卖两块钱。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