骟匠就是专门割牲畜的睾丸或卵巢的人,专阉牲畜的人。因部分牲畜如猪、鸡等,为了使其利于生长或味美或避免一些为害激素的产生将其阉掉。骟匠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行当。在旧时江湖行帮中属“搓捻行”,他们供奉汉末名医华佗为行业祖师。农村里面形象的称他们为“咬卵匠”。据传,明太祖朱元璋赠骟匠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一语道破骟匠天机。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驯养六畜——牛、马、羊、豕、鸡、犬。古代先民在长期饲养家禽、家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禽畜繁育、饲养、医疗经验。其中,“禽畜阉割术”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发明。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阉割猪的记载。《易经》中说“豮豕之牙吉”,就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据《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秦汉之交,由于战乱频繁、骑术盛行,有关骡、马的阉割术也兴旺起来。
在农村,乡里人家善饲牛马、爱喂猪羊、喜养狗猫。骟匠还是比较吃香的手艺。
早春三月,万物萌动,大地盎然,猪、羊、牛、狗、猫、鸡会各自成群结伙,互诉衷肠。陷入爱河的动物们,性情躁动,谈情说爱,不务正业。流沙河在《Y先生语录》中,道出了猪的理想是“围栏统统都拆掉,骟匠个个都死翘。全国人民信佛教,天上纷纷掉饲料。”但这般一厢情愿的梦想,它们的主人怎么会答应?主人多会在牲口性成熟后,花几块钱请骟匠阉割其性腺,彻底了断马想恋爱、猪想相亲、狗想结婚、猫想成家的念头。骟了的马,再也不打突噜踢后蹄,乖巧跑路卖力干活;割了的猪,一门心思憨吃傻睡,专心专意肥膘胖体;阉了的狗,不再东逛西跑找对象,尽职尽责把守家门;劁了的猫,摆脱了单相思的凄迷叫春,安安静静的捕鼠护粮。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骟匠绝技,甭管它多残忍,多不人道,但却很管用。
猪圈里有三头小猪,一公两母。小公猪未满月就已净身,六根清净。母猪需等性成熟后,才能实施阉割。骟匠万华敏捷的抓住猪后腿,从敲掉三块挡板的缺口,将小猪拖至空坪处:“这猪架子好。来,周老哥,扯后退。小波,你帮我扯住猪耳朵。嫂子,麻烦您装一脸盆清水来。”吩咐完,用脚踩压住猪脖子,从腰间掏出一个皮套,打开皮套取出骟刀,迅速的割去一小截猪尾巴,表示“此猪已骟”。他用大拇指探了探下刀位置,一刀下去就开了个小口,用手指伸进猪肚子掏捞。猪随他手指的蠕动,在地上翻滚嚎叫。
万骟匠摸了近十分钟,才发现麻烦了:小家伙的性腺发育还没有成熟,这一刀下去,让它白白的痛了一番。他连忙给周老板赔礼道歉:怪了,摸不到儿肠(输卵管),还没发育好?讲起来这么大的猪应该差不多了,嫂子养了几十年的猪,经验丰富,我也就没多看一眼。这刀不收钱。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周师傅也不好发脾气,只得埋怨老伴:你看,让猪遭这份罪,还要挨一刀。好几天都难得恢复元气,不用说长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