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聊斋》中的狐女故事:美丽的成年人童话(3)

2010-03-09 14:19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网 作者:苏建新
二、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 狐女故事美则美矣,但毕竟不是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传统童话。像安徒生、格林这些著名作家,就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编写


  二、“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

  狐女故事美则美矣,但毕竟不是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传统童话。像安徒生、格林这些著名作家,就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编写了许多能被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所接受的优美童话,如《丑小鸭》、《白雪公主》等。而狐女故事则属于成年人看的童话,它的笔触显得非常凝重,蒲松龄不仅抒写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还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作者大半生潦倒不遇的处境使他不能不痛感于现实的冷酷、黑暗。他在《与韩刺史樾依书》中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蒲松龄在描摹无数美丽精灵的时候,处处不忘对世态暗寓讽刺。关于这一意旨,他在《得家书感赋即呈孔集、树百两道翁》诗中写道:“新闻总人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在另一首诗《同毕怡庵绰然堂谈狐》中更是明言:“人生大半不称意,放言岂必皆游戏。”这无异于宣布,他在那些被人们视为“孔子不语”、“姑妄言之”的狐女故事里,写出了不如人意的世相。表面上写的是狐女世界,实际上何尝不是人类世界。

  《凤仙》写狐女凤仙嫁给刘赤水后,三婿同赴狐翁寿辰。丁婿系富川巨商之子,刘婿“以游荡自废,家不中资”,狐翁因此厚薄有别,使心高气傲的凤仙忍不住唱《破窑记》以泄不满。在狐女的鞭策下,刘赤水日夜攻读,一举而捷。大贵之后,狐翁率“三十余人,赍旗采酒礼而至,舆马缤纷,填溢街巷”。作者忍不住慨叹道:“磋呼!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这篇狐女故事简直可以和“范进中举”对照而读。

  除讽刺胡屠户之类的市侩嘴脸外,狐女故事还针贬了社会上阴险自私、言而无信、唯利是图的陋习。《巧娘》写狐妇在巧娘面前,让傅生与三娘以兄妹相呼;在傅生面前,却告诉他:

  “阴为吾婿,阳为吾子可也。”她对巧娘提防甚严,傅生迎娶巧娘回家时,竟然谎称她已死去,阴险自私到了极点。《长亭》中的狐史,因家中闹鬼,“子妇脾女俱被淫惑”,就答应石太璞的请求,驱走恶鬼即以长亭相许。一旦目的达到,马上背盟弃约,“欲以白刃相仇”。若非长亭告知,石生定遭不测。与狐史同样狠毒的还有《鸦头》中的狐母,她开设妓院,以二狐女为摇钱树。鸦头厌倦风尘,不愿接客,则“致母鞭楚”。狐女相中王文,向狐母言说如其所愿时,温“即甚欢喜”。当鸦头与人私奔到汉口过正常生活时,温则“怒容可掬”,她把鸦头抓回去,逼她重操旧业。鸦头矢志不二,于是被囚禁在幽室,“暗无天日,鞭疮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对狐母的行径,作者深恶痛绝,“至狐而鸭,则兽而禽矣。灭理伤伦,其何足怪”!不足怪者,世间老鸭每多如此伎俩也。

  《聊斋》中的狐女,许多都来去自由,能够掌握爱情、婚姻的主动权,如《红玉》、《青梅》、《莲香》、《狐谐》、《狐妾》等篇。但也有像《辛十四娘》、《青凤》之类的作品,把狐女写成人间普通女子,通过她们的遭遇,表现出封建等级制度、家长制度的不合理。《辛十四娘》中,狐女之所以“视尘俗益厌苦”,直接原因是她与冯生的一段婚姻,而这又是别人强加给她的。冯生最初大胆求婚,遭到辛家拒绝。踉跄还家时碰到已作鬼的祖母弟妇,其夫“薛尚书今作五都巡环使,数百里鬼狐,皆备扈从”。这位郡君好管闲事,闻知冯生的遭遇后,立刻派人将辛十四娘召来,声言为其甥作伐。狐女回去告诉父母后,不久她就被送到了冯家。在这里,郡君的行为,是人间权贵仗势凌人、越姐代厄的写照,它和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逼婚情节有相似之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