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齐鲁文化】强国理念称霸春秋(2)

2009-08-10 12:37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当形若兵器的齐刀币转化为不计其数的财富,齐国拥有的是雄视天下的强大。但齐国并没有滥用这种强大。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

当形若兵器的齐刀币转化为不计其数的财富,齐国拥有的是雄视天下的强大。但齐国并没有滥用这种强大。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带着这样的雄心和使命,齐桓公逐步成就了号令诸侯、雄霸天下的伟业,位居“春秋五霸”之首。在总结自己的霸业时,齐桓公曾志得意满地说:“寡人南征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517年,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来到齐国,这时,管仲已经去世了一个多世纪。在与弟子的一次谈话中,孔子对管仲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改革往往伴随着流血,但从现存资料看,管仲的改革似乎没有遇到太多的反对,因为变革、开放、务实和兼容等治国理念,早在齐国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根基。

公元前十一世纪,即将出猎的周文王做了一次占卜,卜辞上说:“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当文王行至渭水北岸,一老者垂钓岸边,白发飘飘,气度不凡,文王上前施礼、同车而去。这位老者便是日后辅周灭商的开国功臣姜尚,人称姜太公。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姜太公因首功被封于齐地营丘。姜太公被认为是东海上人,即今天的山东日照人,太公来到齐国,实际上是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和风俗。然而,太公的人马尚未到达,一个名为莱夷的强大部落已经对营丘虎视眈眈。

两军终于相遇,太公指挥自若,莱军告败而归,齐国正式建立,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得以巩固。

然而,开国时的齐国虽已臣服于以农耕见长的中原政权,但它并没有农耕所需要的千里沃野。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东土著居民东夷人迥异于中原地区的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赢得了战争的姜太公将如何赢得东夷人的尊重?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流传甚广。“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就是鲁国的始封之君,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在位于临淄城东的姜太公衣冠冢,姜太公祠依此而建,香火不断。但是,人们尊崇的并不是小说《封神演义》中那个呼风唤雨、出神入化的姜太公,而是一位开创了独特治国理念的政治家。

姜太公在逾百岁时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但一个国家的富强之路才刚刚开始。三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踏上姜太公昔日的封地,丰富的地下遗存使人们对齐国八百年的辉煌历史叹为观止。

这是一支堪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媲美的地下军团,它的发现让考古学家惊叹不已。

六百多匹沉睡的战马依然保持着奔驰中的临战姿态。在以车马论国力的时代,究竟什么人能够拥有如此规模的殉葬?

经考证,殉马坑的主人是齐景公。他是姜太公开国之后的第25代国君。在齐国历史上,齐景公是一个在奢侈腐化方面很有天赋的君主。但幸运的是,他拥有祖先奠定的基业,还拥有与管仲齐名的一代名相,这就是晏婴。在晏婴的辅佐下,齐景公在位58年,是齐国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在齐景公的诸多爱好中,养马是开销最大也是他最为喜爱的一项。连孔子都知道这个既不讲仁也不重义的君主“有马千驷”。齐景公死后,他把这项奢侈的爱好带到了坟墓里。

战国初年,由姜太公建立的姜氏政权被田氏取代,延续了32代的姜齐改称田齐,但齐国独特的治国思想并没有改变。

齐威王,田齐的第4代国君,继姜太公和齐桓公之后,又一位在富民强国之路上成就了卓著功业的君主。然而,即位之初的齐威王终日沉湎于酒色,三年不问朝政,与昏君并无二致。

威王听后微微一笑,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后,齐威王果然励精图治,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冠。也正是从这时起,广揽诸子百家的稷下学宫逐渐兴盛,并在威王的儿子宣王那里达到顶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齐国出现。

2004年7月15日,临淄,这座两千多年前的齐国都城,因为足球而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第三届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郑重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起源于临淄。

从蹴鞠到足球,一场时空的跨越,它们与临淄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在《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