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齐鲁文化】思想和战争的碰撞(2)

2009-08-10 12:5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尚勇好武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加上后来不停的战争实践,兵家思想开始孕育、产生。所谓兵家,就是军事学。西周初年,为周王朝的建立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尚勇好武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加上后来不停的战争实践,兵家思想开始孕育、产生。所谓兵家,就是军事学。西周初年,为周王朝的建立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姜尚封到齐国,使兵家真正成熟。姜尚也因此被尊为“兵学始祖”。

西周开国之初,姜尚被分封到齐地,并被赋予征伐特权。也就是说,齐国可以代表周天子对周边其他诸侯国进行征讨。

从总结姜尚军事思想的《六韬》开始,一个蔚为大观的兵学传统代代相传。齐国大司马田穰苴所著《司马法》把齐地兵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随后,又产生了当时世界军事学著作的最高峰《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作者名为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史记中仅仅只有寥寥数百字的介绍。

春秋末年齐景公时代,齐国内乱,年轻的孙武离开故乡前往南方正在崛起的吴国,他一生的军事实践将主要在那里完成。孙武见到吴王时还不到三十岁,领兵作战的经验是零。

这位名垂千古的军事家,生平指挥的第一支所谓部队,竟然是吴王身边的姬妾和宫女。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北方年轻人的带兵能力。

看到宠妃被杀,吴王大惊,但在震惊之余并未责罚孙武,反而当场破格拜将。孙武和吴国大将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等手段,以三万兵力击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并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

孙武献给吴王的兵法十三篇就是《孙子兵法》。一个从未领兵打仗的年轻人,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兵书呢?

在浓厚的兵学传统和父辈的影响下,孙武耳濡目染,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兵家的思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然而,在吴国为将三十年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孙武这个人物的记载。

孙武最后的结局已经彻底湮没在历史之中。

但是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却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后来的历史,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军事学领域。

《孙子兵法》分为计篇、作战、谋攻、形篇、势篇等十三篇,约五千多字,孙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告诉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孙武将战争血腥的搏杀,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较量,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以智谋为代表的兵学文化。孙武之后一百多年,到了齐国人孙膑那里,谋略在战争中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

孙膑首次表现他的谋略水平,并不是在战争中,而是齐国贵族的一次赛马活动。他帮助齐国大将田忌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的策略赢了齐威王。

在接下来的军事生涯中,孙膑用两次大胜,使齐国称雄达二十年,各路诸侯“莫敢加兵于齐”。他两次战胜的对手都是他的旧日同学、魏国大将庞涓。

孙膑与庞涓同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教育家鬼谷子的学生。作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较量,庞涓大获全胜,他曾将孙膑骗到魏国,并设计陷害。孙膑遭受残酷的膑刑,他的后半生永远无法站立,而且这种耻辱还被刻进了他的名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