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何时遗海外
如此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以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l860年1O月闯进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肆抢掠、砸毁,最后放火焚烧。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据《石渠宝芨》记载,圆明园所藏历代名画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毁,或被劫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人所摹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都出自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公开洗劫三天,之后,军人的私下抢劫也没有停止。古观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后来的《洋人拿去乾清宫等物品清单》为证;作为联军总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圆明园又再次沦为被掠夺的目标,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国抢劫保定的古莲池,并纵火焚烧。《庚辛记事》说,经此浩劫,中国盖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较早收集了众多甲骨。据较为确切的统计,安阳小屯出土近20万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计共有十二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约26700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拥有宝藏无数,美轮美奂的壁画和泥塑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然而,自1900年被发现后,敦煌宝藏的灾难便降临了。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藏经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为这些稀世奇珍只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