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潍卿告诉王懿荣,这些奇怪的龟甲片出自药铺中,药铺正在把这些龟甲当作一味叫做“龙骨”的药材出售。
龙骨都是埋葬上万年之久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可是,这些年代久远的动物骨头上,为什么会有奇怪的符号呢?王懿荣决定对这些神秘的“龙骨”进行收集、研究。
1899年下半年,北京城的古玩界传出消息,国子监的王大人重金收购带字的龙骨,他开出每版“价银二两”的天价。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懿荣就收购带字龙骨1500多片。
然而,在收购甲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疑问,这些甲骨来自那里?可是,除了古董商人以外,没有人知道甲骨的产地。
1899年,人们对于商王朝的认识,还只限于传说,它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王朝,因为,还从未有商朝文字被发现。没有文字做为信史,所有关于商王朝的一切只能视其为传说。
但是,传说中的商王朝却像磁石一般吸引着王懿荣的好奇心。如今,这些突然出现的古老符号给他带来了机会,面对这些骨片,王懿荣经常陷入深思,这究竟是一些什么符号呢?
治学严谨的王懿荣一边继续收集这些龙骨,一边开始了他的研究。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地揣摸、分析后认为,这些骨头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
而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与西周春秋时的金文完全不一样,它们用笔纤细,多方折而少圆转,实在太像一种自成体系的古老文字。
它很有可能是比金文古老的文字,形成的时间非常接近那个传说中商王朝存在的岁月。
这些甲骨上的古老符号真的会与商王朝有着某种奇特的联系吗?它们真的能够用来解读一个失落王朝的存在吗?想到这儿,沉浸在震惊中的王懿荣久久无法回神。
正当王懿荣开始逐步解开甲骨上的秘密之际,中国发生了一场历史巨变。1900年7月,爆发庚子之变,西方列强组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身为京城团练大臣的王懿荣见八国联军破城,大势已去,毅然与妻子一起服毒坠井而死,毁家纾难,壮烈殉国。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
继王懿荣首开收藏甲骨之风后,有些金石学家也陆续加入到搜购、收藏的行列中。在当时的上海就有一位有心人,对收藏甲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刘鹗。
刘鹗,字铁云,江苏镇江人。是19世纪晚期一位传奇性人物,以讥讽清末官场丑态著名的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就出自他的手笔。
王懿荣殉国后,家道中落,他的大部分收藏,被他的好友刘鹗买了下来。文学造诣颇为深厚的刘鹗在上海也开始潜心研究起甲骨来。并且,同样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后来,在好友金石学家罗振玉的帮助下,刘鹗翻遍5000多片甲骨,精选出1058片刻字较多的珍品,准备拓印出来。因刘鹗才认识甲骨的罗振玉也没有想到,甲骨改变了他的一生。
就在刘鹗的《老残游记》开始连载的这一年,1903年10月,饱蘸他心血的六卷本《铁云藏龟》终于印刷出版了。这是中国公开存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开甲骨文研究的先河。
刘鹗、罗振玉在这本《铁云藏龟》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他们对甲骨图案的大胆推测,他们认为,刻印在甲骨之上的绝非它物,而是失传以久的文字。
在此之前,清未的学者所能知道的最早的文字来自周朝。那么,这些奇怪的图案就应该是比周朝金文还要古老的文字。
中国的上古三朝为夏、商、周,比周朝早的是商朝,于是,他们在《铁云藏龟》的序言里推断甲骨之上的文字为“殷人刀笔文字”,意指商朝的人用刀刻在骨片上的文字。
刘鹗在《铁云藏龟》序中说,3千年后还能看到“殷人刀笔文字”,实是天大的幸事。他的推测是根据“钟鼎凡有象形字,世皆定为商器”。也就是说,金文中越多象形字,其年代越久远,以此类推,甲骨中尽皆象形之字。
然而,《铁云藏龟》的发表,却遭到了当时“疑古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望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发难。章太炎根本就不相信会有什么甲骨文,他是这样抨击甲骨文的:他认为这史书上没有记载,甲骨是易腐之物,不可能在地下埋三千多年。再一个中国的文件浩如烟海,没有一个提到在甲骨上刻文字的。所以说,他断言甲骨文易作伪,不可信。
在这样的逼问下,当时的刘鹗、罗振玉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面对发难,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找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揭开这种甲骨文字的奥秘。但是,真正的出土地对世人来说一直是个谜。
甲骨文刚发现之初,由于古董商想要垄断甲骨文的利润,就对甲骨文实际的出土地秘而不宣。后来,他们误指是其他地方,比如他们说是在河南的由理,汤阴发现的,后来很多人都去由理找,找不到。所以,这些古董商垄断甲骨文发现的来源地。
刘鹗一直对甲骨出土于汤阴深信不疑,他至死也被蒙在鼓里。1910年,正当刘鹗深入研究甲骨文时,这位忠义之士却因擅开皇仓、赈济百姓而被清政府流放新疆,客死异乡。
释读甲骨文仅一年的王懿荣含恨投井自尽,出版甲骨学著作的刘鹗蒙冤客死新疆。难道谁释读了商王刻在甲骨上的卜问,谁发现了商王的秘密死神就会降落在谁的头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