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更多的珍贵文化遗产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实现依法保护。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省市汇报各地文物保护的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城乡基本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大批新的文物被发现,另一方面,破坏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文物宣传和保护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对全国的文物数量和分布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1981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第二次全国范围内文物普查由此开始。
1983年10月,一份调查报告摆在了时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黄景略的办公桌上,这份报告称,在内蒙古一个叫做敖汉旗的地方发现了3000多处文物点。一个县的文物遗址远远超过了当时一个省级单位的文物数量,这个名叫敖汉旗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文物点呢?这份报告里的数字是真是假呢?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南北长176公里,东西宽122公里,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敖汉旗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川丘陵地带,河川与山地的过渡地区多为平缓的山坡和台地,适宜古人类居住,因此这里分布着许多古代文化遗址。
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数千件文物标本中,大多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采集而来的。很多标本经过修复以后,已经成为重要的馆藏文物。这个标本最后用件数没法查了,最后按吨来计算,大概有10吨标本。
敖汉旗的文物工作人员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采集的标本大都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活动的部落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而得名。
在所有文物标本中,一套红山文化的玉石格外引人注目,它包括制作玉器的坯料、从坯料中切割出来的玉芯和制作完成的马蹄形玉器三件完整的标本。20世纪70年代,红山古玉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玉石是一种硬度极高的天然矿物,用今天的铁质刀具也很难在上面留下划痕,5000年前,人类还没有任何金属工具,古代先民以磨制石器的方式制作生产工具,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还处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里,复杂而精美的玉器却惊人地出现了。
马蹄形玉器是东北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学者称之为玉箍形器,因为外形像马蹄,又称马蹄形器。它是红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圆筒状玉器,其实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红山的制玉工匠们是怎样把玉芯从坯料中取出来的呢?专家们在对坯料和玉芯上面留下的切割痕迹作分析以后得出结论,工匠们先是,用天然竹子制成的类似今天管钻一样的工具在坯料的最低点钻通一个孔,然后把野兽皮拧成的线穿进里面,在解玉砂和水的辅助下,环绕着椭圆形坯料切割出玉芯,再反复打磨抛光,直到最后完成。这套珍贵的玉石标本为我们破解红山人玉器制作之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那么这三件标本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980年,内蒙古敖汉旗的一个农民无意间挖到一个马蹄形玉器,并捐献给当地博物馆。两年后,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一个叫大甸子的地方,偶然发现了红山人遗弃的一个制作马蹄形玉器的坯料。又过了5年,当地一户农民在挖地基的时候,碰巧挖出了一个红山人制作马蹄形玉器时丢弃的玉芯,并交给了在当地做文物调查的敖汉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历经7年时间,一套完整的玉石制作标本就这样机缘巧合的凑到了一起,成为研究红山人玉石制作的重要文物。
1982年,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敖汉旗东南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他们在兴隆洼村附近发现了一些陶罐残片,这些陶片和以前采集的陶片有些不同,上面有复合的纹饰。普查队员将这些陶片带回了博物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陶片的背后蕴藏着一个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正是这次偶然的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提前了3000多年。
兴隆洼距离著名的红山遗址大约200公里,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出土的大都是距今5000年到6700年前红山时期的标本和遗迹。然而,经过碳十四测定,这些陶片应该距今8200年到7400年,比红山文化早了近3000年。为了详细了解这一类文化遗存的性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从1983年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兴隆洼遗址的全貌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兴隆洼文化聚落遗址总面积7万平方米,呈椭圆形,东北至西南最大径183米,西北至东南最小径为166米,发掘共清理出房址175座,灰坑400多个、居室墓葬33座,所有的房子都有规则的地围绕着中间的两间大房子排列。在遗址周围,还有类似护城河的壕沟,这一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聚居地,因而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在兴隆洼遗址的居住区和墓地,考古队员发掘出4400多件玉器,其中,玉玦的数量最多,考古学家把这里认定为中国玉器最早的文化遗存。这里还发现了出土年代最早的葬玉,1992年著名的考古专家杨虎先生在兴隆洼117号墓室中发现了一对玉玦。它们出土在墓主人的头骨两侧,很可能是其生前佩戴的耳饰,专家们推定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耳环。
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破解了红山文化玉器源头之谜,把我国使用琢磨玉器的年代推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兴隆洼遗址先后被评为1992年和“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它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