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下川遗址:弥补历史缺环的中石器遗址

2010-02-09 11:22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李尚鸿
下川遗址,位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3县毗连纵横20-30公里范围内。其中沁水县。下川地区地层保护较好,遗存最为丰富,考古学命名为“下川文化”。
  之一采集标本发现下川遗址
 
依历史年轮细数回去,可追溯的记忆是有限的。然而,在点滴存留间,历史仍带来了文明的起始迷踪,我们也在不断追寻着可以找到的古老文明。
 
在山西东南部,大山深处,就隐藏着一段古老的文明,原始社会中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采集、狩猎、制造工具……
 
这些尘封的岁月究竟在哪里寻得?他们曾过着怎样的生活?社会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呢?怀着一份好奇,我们将带您去寻觅,揭开其间的秘密。
 
在晋东南,群山环绕的环境下,有一座山还是攫住了我们的视线。于沁水、阳城、垣曲三县交界之处,历山立于其中。
 
历山,中条山主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2358米,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到此一游,犹如人在画中走、神随仙景游。山下仰望,奇峰峭壁,林木参天;山上观望,山花烂漫,芳草遍野。周围峰谷相连、云雾缭绕,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声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虹霓。”难怪,清代诗人张尔墉游历山时,留下《登历山》这样的美好诗篇。《史记》中还曾记载着:“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
 
其实,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历山还存在更久远、神秘的古人类文化。1958年9月进行文物普查时,考古工作者就于此处发现石器材料,但因为一系列政治运动,使得文物考古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1970年,垣曲县文化馆要搞中草药展览,吕辑书便走进历山采集标本,在一个名叫大腰的山坡上,一些通体黑色、极为坚硬的火石片吸引了他的目光,捡起来细细端详,感觉有人工打击的痕迹。这一发现使他兴奋不已,顿时忘记了疲惫,马上向东寻去,当路过一个叫下川的地方时,才发现下川的遗存更为丰富,遂采集了许多石器材料。
 
吕辑书发现的火石片等石器材料,按说当地人是知道的,可他们并不知道这属于人类的一种文化,也不知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更不知究竟有啥意义。而吕辑书作为一位老文化工作者,常年在外研究,长得黝黑且有精神,凭着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山西文物的巨大发现,于是向上面汇报了此事。
 
考古人员对历山一带的考察,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1972年的一天,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的王向前随吕辑书赶到下川,对下川地区的地质情况、文物分布进行了大范围的详细考察。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他们跋山涉水,在没有路的密集丛林中穿行,天气时而烈日当空,时而暴雨倾盆,还要防备野兽的攻击。历山舜王坪的药厂工人说:“在这一带,我们可看见过豹子出没呢!”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辛苦的探测,他们在下川居然找到了含有石器的原生地层。大家为这一新发现而欢呼。不过,大家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开始,以后的工作还很漫长。
 
1973年9月、10月间,王向前、王建与陈哲英等对下川的富益河圪梁、水井背两处进行发掘,在灰褐色亚黏土层中,除了见到木炭碎屑、兽骨残片以外,还获得了大量的石器材料。
 
通过艰苦的勘测,他们对下川一带的遗址也有了广泛认可:在西起垣曲流水腰,东达阳城固隆,北迄沁水右南渠,南至东川和阳城松甲接壤处的山坡上,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均有细石器踪迹可见,有相同性质的石器地点有16处之多。但总的来说,大家依所处的位置不同,划分成了5个区,也就是历山区、固隆区、索泉岭区、东川区和下川区。
 
1973年的发掘即将结束之时,考古人员到富益河圪梁采集岩石标本时,突然发现——在微红色岩石亚黏土层中,还含有一种用砂岩打制的粗大石器。但因大雪封山,未作进一步的探索。
 
待第二年秋,他们再次来到富益河圪梁挖掘。这次挖掘,使大家对处于叠压关系的灰褐色亚黏土层、微红色亚黏土层所含的两种石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将灰褐色亚黏土层称为“上文化层”,将微红色亚黏土层称为“下文化层”。之后的一年,他们又对下川进行了最后的考察。
 
至此,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地貌,便在考察中渐渐浮出水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