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谈《礼记》的史学价值

2009-05-20 11: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詹子庆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但我们今天来研读《礼记》,务必要摆脱经学传统的束缚,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去解析其成书过程和各篇章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并确定它基本上属于先秦史料,从而探讨这部著作的史学价值。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经过学者们长期研究,较普遍地认为这些篇章大多数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众所周知,孔子之后,学派林立,“儒分为八”。但在长期流传中,除孟子、荀子留下较完整的著作外,其它各派论著多所散失。《汉志·诸子略·儒家》所列书目,大多失传,但有些篇章幸存于《礼记》中,如《子思二十三篇》,是书今已不存,但研究者认为今收入《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和《缁衣》四篇都是子思的作品。前不久公布的江陵郭店楚简有《缁衣》篇,与《礼记》内容基本相符。此简下葬大致在战国中期偏晚,可见《礼记·缁衣》的写成年代还要早于此时。

历代学者研究《礼记》着眼于分析各篇的作者及所属流派,虽意见纷纭,但如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承关系的轮廓。

《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儒家的礼学思想博大精深,从孔子首创礼学思想,经孟荀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体系大备。其间《礼记》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如书中探讨礼之源,从人情、人欲、人类自身发展以及从天地神等抽象信念中,提出种种猜测,反映当时学者对知识的孜孜以求。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