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圣人篇解读(一)(3)

2009-06-22 16: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6、周公谓鲁公曰①:“君子不施其亲②,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④,无求备于一人⑤。” 《论语•微子篇》 【注释】 ①

【原文】

6、周公谓鲁公曰①:“君子不施其亲②,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④,无求备于一人⑤。”

《论语•微子篇》

【注释】

① 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周武王封伯禽于鲁为鲁国的开国君王。  ②施:shǐ,通“弛”,遗弃。  ③怨乎不以:对没有被任用而抱怨。乎,介词。用法同“于”,译为“对”。  ④无大故:没有重大过错,故,事故,变故。这里指过错。  ⑤求备:求完全、求完美。

【翻译】

周公旦对儿子鲁公伯禽说:“君子不怠慢自己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自己没被重用。老臣旧友没有大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解读】

“不施其亲”,不怠慢双亲,对父母讲“孝”。“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使大臣不怨,对臣下讲“慈”。“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老朋友没有特别的过错,对朋友讲“悌”。“无求备于一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论是至亲还是大臣,假如没有大错误,“无故”,均不能求全责备,讲求一个“容”字,“有容乃大”。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容,即包容万物,能包容万物才能处事公正,秉公立事才能王天下,王者才能持久,久乃称之为“道”。“孝”“悌”“慈”“容”四大美德集于一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外,“无求备于一人”,和“君子不器”表面上似乎有一些矛盾,其实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无求备于一人”是君子对他人的要求。对他人要求,不要追求完备完美,多才多艺,也就是说不要求全责备,“君子不器”,是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要求则应是多才多艺,尽善尽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诸己要严,求诸人要宽。

【原文】

7、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曰:“如斯而已乎②?”曰:“修己以安人③。”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④。”

《论语•宪问篇》

【注释】

①以: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或“以便”。下面几个“以”用法同此。  ②斯:代词。指代“修已以敬”。而已:罢了,够了。  ③安人:使他人安乐。安:使动用法。  ④病:这里有“难”的意思。

【翻译】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修身敬人。”子路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人们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就是尧舜大概也难以做到吧?”

【解读】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三者是儒家超“仁”达“圣”修养的三重境界。“修己以安百姓”是最高境界,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不过,这种境界很难达到,连尧舜也不例外。其次是“修己以安人”的境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达到这种境界也颇为不易。基本境界是“修己以敬”,“修己”,即《大学》中所说的“修身”,与孔子对颜渊所说的“克己”意义一样,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复礼”的必要条件。“以敬” 是修、齐、治、平以及“复礼”的充分条件。这个境界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儒学的“敬”是一种道德本体,为“端庄、恭敬、严肃”之意,它不仅是一种外在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修养。《易传•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意思是“君子恭敬不苟,促使内心正直,行为适宜促使外形端方。做到恭敬不苟、行为适宜,就能使美德广布而不孤立”,《易传》作者将“敬”与“直”“方”“义”综合叙述,强调“敬”对“内”、“义”对“外”的作用,“敬,德之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也说明“敬”是一种由内向外的道德修养,“修己”之“敬”,可以从“思”以“修己”、“做”以“修己”、“学”以“修己”三个方面去理解。

“修己以敬”,“修己”即“修身”,即“克己”,“敬”即“端庄严肃恭敬”,是儒家由内向外的一大重要功夫,另外,这一段文字也是孔子向子路进行启发式教学成功的事例。“修己以敬”这个“敬”字在《论语》中一般应算作‘动词’尊敬,据后文“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此处似可补足动词宾语“人””,即“敬人,或敬鬼神”,“为礼不敬”,“敬鬼神而远之”,因“敬”是一项功夫,一种境界,所“敬”范围甚广、孔子没有将敬的宾语说出,也无法说出,因此,给子路留下极大的思维空间,任其驰骋想象,子路性格粗旷,好勇任性,不假思索,“率尔”开问,子路一问逼一问,孔子一问答一问,循循善诱,举“一隅”接之以“三隅”,孔子一直回答到连“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像尧舜这样的圣人做到修己以安百姓都有困难呢?何况一般人呢,这一节,一则说明子路善问,一则说明孔子善答,三问三答之间,师生其乐也融融。

这里孔子不仅给子路留下空间,给后世阳明心学,程朱理学研究“敬”字也留下了许多空间,后世“敬”字发展蔚然壮观。

(责任编辑:亚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