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关键字:
一元一国学网 > 专家专栏 > 专家言论 > 黄钊 >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3)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3)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黄 钊  点击:
再次,《庄子天下篇》载: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 为天下谷。这段文字亦见于今本和帛书《老子》。但查竹简本却无此
再次,《庄子·天下篇》载:“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 为天下谷。’”这段文字亦见于今本和帛书《老子》。但查竹简本却无此段文字。人所共知 ,《庄子》乃庄周及其后学著作总集,其成书时间亦当不晚于竹简《老子》下葬时间。这再 次证明,竹简本未能抄全在当时已有的《老子》内容,因此,简本决非完整的本子。
最后,从《老子》基本思想来看,“尚柔”是其重要特色,正因为如此,所以《荀子·天论 》评论老子时,说他“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吕氏春秋·不二篇》则更明确认为“老耽 (聃)贵柔”。在帛书和今本《老子》中,确实有许多章节阐述其处柔守弱的基本思想,如第 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二十八章讲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第七十六章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强 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八章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第八十一章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 争”,等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老子处柔守弱的基本思想。今查竹简《老子》,以上所引章句 均未抄录,这么一些表达“尚柔”思想的重要内容均被遗漏,则老子“尚柔”的基本思想不 可能表达出来,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又怎么能够说简本“是一个完整的传本”呢?
综上所述,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传本,也非一个“完整的传本”。由于它不是三种 本子,所以只能是同一种传本的摘录;由于它并非完整的传本,所以只能有三种情况:或者 下葬时未能将竹简全部放进去,或者出土前竹简因盗而遗失,或者它是一种摘抄本。关于第 一种情况,我们现在无法考证;第二种情况,似乎考古者亦未予肯定。所以,第三种情况是 可能存在的。而且,从竹简本现存文字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极有可能为摘抄本。例如,今本 《老子》的批儒倾向,几乎从简本中无法找到,这种情况,恐非未葬入或盗简所能解释得清 楚的。
有人或问:既然《老子》是摘抄本,那么,为什么许多表现《老子》重要思想的章节,简本 却未能摘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摘录者之所以摘录这些而不摘录那些,这与 其摘录的目的有关。在我们未能弄清其摘录宗旨之前,这个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抄录者为 满足某种需要而对抄录内容有所取舍,这是很自然的事。例如韩非写《解老》、《喻老》所 引《老子》文句,仅涉及全书23章内容,尚有许多重要内容未能引论,我们能说韩非所取所 舍不对吗?
二、竹简《老子》可能出自稷下道家传本
竹简本既然是一种摘抄本,那么它究竟摘自何种传本?有的论者说它出自“关尹一派传承之 本”;也有论者以前者为依据,进一步肯定“简本是一个完整的原始传本”。笔者认为,以 上两种看法似都值得商榷。
首先,简本不可能为“关尹一派传承之本”。断定简本为“关尹一派传承之本”的论者的一 个重要理由,是认为“太一生水”说与关尹一派有关。他们引《庄子·天下》“关尹老聃闻 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说:“‘建之以常无有’,尚可与《老子》对 应,‘主之以太一’,则不见于《老子》,当为关尹的学说。”愚以为此说恐非是。如果说 “太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老子》中找不到,那么“常无有”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老子》中同样找不到。《老子》中只有“常无”、“常有”或“常”、“无”、“有 ”,并无“常无有”一语。如果说“常无有”在《老子》中可以分别找到,那么,“大一” (“大”古读作“太”)在《老子》中也可分别找到。今本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此段中的“大”,乃是“ 道”的一个别名;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一” 是仅次于“道”的东西;又,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在这里,“一”,成为“天清”、“地宁”、“神 灵”、“谷盈”、“万物生”的根本推动力。所以,“大”与“一”结合起来,可以化生万 物,本来就是《老子》的思想,怎么一下子又成了关尹的思想呢?附带说一句,竹简“太一 生水”本作“大一生水”,将“大”训为“太”,是整理者所为,其实此举完全没有必要。 据此,则竹简中的“大一”正好同《老子》中的“大一”相对应。可见,仅据《太一生水》 来证明竹简《老子》为关尹一派传承之本,是很难支撑其说的。
分享 |
相关标签:    更多标签>>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一元一国学网 www.yiyuanyi.org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 E_mail: kf@yiyuan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