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关键字:
一元一国学网 > 专家专栏 > 专家言论 > 黄钊 >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5)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5)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黄 钊  点击:
其次,竹简本最突出的特色,是掩去了批儒的思想倾向。传世本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用天地和圣人不行
其次,竹简本最突出的特色,是掩去了批儒的思想倾向。传世本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用天地和圣人不行仁道来批判儒家的仁学是 显而易见的;又第三十八章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这里对儒家仁、义、礼的说教予以有力鞭挞也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章竹简本都全未收录。这的确令人费解。又今本第十九章为:“绝 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帛书甲、乙本与此大致 相同,而竹简本此章写作:“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 孝慈。”与今本和帛书相较,差别很大:一是无“绝圣”二字,二是无“绝仁弃义”一语。 这一变化,使该章批儒的锋芒化为乌有。这又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再者,今本第十八章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此章帛书乙 本作:“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患乱,安有 贞臣。”文中的“安”,当释为“乃”或“于是”,则帛书和今本含义一致。今查竹简本, 此章为:“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从用“安 ”字来看,与帛书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今本和帛书相比,竹简本无“智慧出,安有大 伪”一句。少了这一句,情况就大不一样。王本和帛书有这一句,则“仁义”、“孝慈”、 “忠(贞)臣”都与“大伪”处于同等的被贬斥的地位,其批儒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今竹简本 无此句,则全章可作如下新的解释:由于(古代的)大道到了今天不起作用了,所以需要运用 仁义来重新规范人们的行为;由于六亲出现了不协和的情况,所以需要运用孝慈来调节家庭 成员的关系;由于国家出现了动乱,所以需要正直的能臣出来安邦治国。这样,仁义、孝慈 、忠臣就都由贬义变为褒义,它们成为社会文明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这里不但磨平了批儒的 锋芒,而且还充分肯定了儒家创造的仁义、孝慈等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此外,今本第六十 六章有“天下乐推而不厌”一语,此语竹简本“乐推”作“乐进”,一字之差,意义就有根 本差别。“天下乐推而不厌”,指的是天下人乐于推拥君王而不厌倦,这是让众人拜倒在圣 贤脚下;而“天下乐进而不厌”,则指的是天下人自我进取而不停滞,突出了儒家自强的精 神。二者相较,似乎简本也有融儒的色彩。
总之,竹简本不但不批墨、不批法、不批儒,而且还有扬儒的思想倾向,这种情况不能不引 起重视。人所共知,儒道互绌是早期道家一个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司马迁曾在《史记·老子 韩非列传》中说过:“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 谓是焉?”竹简本不绌儒学,这种情况只有到了稷下道家阶段,才有可能。从这个意思上说 ,竹简《老子》可能出自稷下道家传本。
(二)简本具有黄老道家重术的思想倾向
重术是黄老道家一个重要特色。《管子·心术》上、下就是稷下道家重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分享 |
相关标签:    更多标签>>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一元一国学网 www.yiyuanyi.org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 E_mail: kf@yiyuan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