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关键字:
一元一国学网 > 专家专栏 > 专家言论 > 黄钊 >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8)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 (8)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黄 钊  点击:
例3,今本《老子》第五十七章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句,帛书甲、乙本此句均同, 而竹简《老子》此句写作:夫天[下]多期(忌)韦(讳),而民尔(弥)畔
例3,今本《老子》第五十七章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句,帛书甲、乙本此句均同, 而竹简《老子》此句写作:“夫天[下]多期(忌)韦(讳),而民尔(弥)畔(叛)。”比较两者 ,似亦以竹简本为优。竹简本一个“叛”字,可谓一针见血,讲明了老百姓反抗统治者压迫 的必然性。统治者禁令多,诚然也会导致“民弥贫”的后果,但“民弥贫”并非统治者的心 病。统治者最怕的,是老百姓揭竿而起,举起义旗。所以,“而民弥叛”,才能引起统治者 的思考,促使其改进统治术。这也正符合《老子》为统治者提供“南面术”的宗旨。
例4,今本《老子》第十九章有“绝圣弃智”一语,帛书《老子》甲、乙本此句均同,而 竹简 《老子》此句作“绝智弃辩”。两者相较,差别很大。首先,竹简本无“绝圣”一语,这一 变异非同寻常,它表明简本用字非常谨慎。因为在《老子》书中,“圣人”是受尊崇的。全 书81章,有26章31次用过“圣人”一语,其旨在于引导人们效法圣人。如第二章说“是以圣 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七章说“是 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类似的情况,还可以列举许多,都说明《老子》对 圣人是推崇的,“圣人”在老子那里是褒义。如果老子讲“绝圣”,那就自相矛盾了。所以 ,《老子》中不应有“绝圣”一语,今竹简本无此语,不仅磨去了批儒的锋芒,也与全书主 旨相协和,无疑比传世本更为合理。其次,竹简本强调“弃辩”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反对辩 是《老子》一贯的主张,今本第八十一章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之语,就是对辩者的批 判。尚辩虽始于墨子,但这里的“弃辩”很可能针对战国中期一批以宣扬诡辩为能事的辩者 而言的。如若此猜测不错,则竹简《老子》为稷下道家传本更有可能。
以上我们从简本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包容胸怀、简本具有黄老道家重术倾向、与简本附 在一起的《大一生水》篇应为稷下道家遗著、简本用字具有积极求是特征等四个方面,揭示 了竹简《老子》同稷下道家的密切关系,从而证明简本有可能是稷下道家传本。
我们把简本视为稷下道家传本,是不是会贬低它的价值呢?我们认为不会。因为简本价值的 客观性,在于人们对它的本来面貌认识的程度。我们的认识愈能接近它的真面目,则其价值 就愈能清晰地显露出来。简本若真属稷下道家传本,那么,它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 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学派的思想发展,往往要经历由 一元到多元又由多元到一元的演讲过程。儒家如此,法家如此,道家亦是如此。《老子》一 书形成并流传后,必然随着学派的分化,产生不同的传本。到了战国中期,《老子》至少有 两种传本,一种是庄周学派所奉行的传本,另一种是稷下道家学派所奉行的传本。庄周学派 和稷下道家学派是战国中期从道家中分化出的两大流派。庄周学派从消极方面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而稷下道家则从积极方面将老子学说引向政治实践。这两大学派虽然都尊崇老子
分享 |
相关标签:    更多标签>>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一元一国学网 www.yiyuanyi.org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 E_mail: kf@yiyuan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