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谿山行旅图》:台北故宫的镇馆国宝,暗藏画家签名的山水名作(4)

2009-04-28 11:2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不过,在儿子李在中看来,李霖灿找到范宽的签名是一个必然发生的偶然,“在父亲一生中,他至少临摹此画有10次之多。因此,如果说他在画中找到范宽

不过,在儿子李在中看来,李霖灿找到范宽的签名是一个必然发生的偶然,“在父亲一生中,他至少临摹此画有10次之多。因此,如果说他在画中找到范宽的签名是一个偶然,那么这肯定是一个必然发生的偶然。”

李霖灿常对儿子说,找到范宽的签名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人够笨就找得到,“不过,他高兴的是千古之下,能与范宽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这么一点笔墨因缘。”

如今,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范宽的这幅《谿山行旅图》每四年才能展出一次。而一旦展出,游客们都会循着树丛去寻找画家的签名,这似乎也已升级成为一种仪式。

美国展览扭转文化观念

事实上,《谿山行旅图》不仅让国人为之动容,也改变了世界对东方文化的认识。那缘于一次赴美展览。

台北故宫文物赴美展览,肇始于1935年。那时文物赴伦敦展览,很成功。美国方面也想把这批文物运到他们那儿展览。因为战乱此事未果。

1952年,美国生活杂志社亨利·卢斯来台访问,对赴美展览一事很感兴趣。后经双方协商决定赴美展出。最初,美国方面希望“中央研究院”把安阳出土的一些大件铜器运去展览。

只是“中央研究院”等机构考虑到这些铜器,本来就已破坏了,如果赴美中途辗转迁运,增加了破坏的危险,于是退出此次展览,而由台北故宫和“中央博物院”两博物院提选文物参加。

为此,台北故宫决定成立一个“展览审议组”,由王世杰、罗家伦两先生主持,书画类审议人员就有庄严和李霖灿等人。最后,庄严和李霖灿等研究人员挑选了112件名画。

1961年2月14日,中国农历除夕,一艘巨大的美国军舰停泊在雨雾中的基隆港。《谿山行旅图》等赴美巡展的23箱文物被搬上这艘军舰。这次赴美展览的展品规格之高,仅元代之前的古画就有90件,几乎囊括了运到台湾的所有绘画菁华,其中《谿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至高水准。

当年,只有11岁的李在中在码头为父亲李霖灿送行,“大概到两三点钟的时候这个古物就已经全部上舰了,我们那个时候就准备要回家,回台中了,因为我哥哥还等着吃年夜饭呢。”

离开基隆港的李霖灿却身感责任越来越大,“近年来心情甚为恬静,这一夜我睡得不大安稳。”从基隆港出发的这天起,李霖灿就开始记日记,一直记了530天。

5月26日,一个雨天,台北故宫文物进行了华盛顿首展。其中最大的一个陈列室中都是国宝字画,尤以范宽的《谿山行旅图》巨制得天独厚,占据了来访观众的眼光。

也正是通过那次展览,“在大部分美国人心中,东方文化的主流由原先的在日本改为在中国,”李霖灿在日记中颇为《谿山行旅图》等中国古画感到自豪。

如今,《谿山行旅图》早已是“养在深闺不出门”了。1996年1月,当时台北故宫有意将范宽的《谿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以及汝瓷等稀世国宝借展到美国。不料,台北故宫门前随即便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为了让民众放心,台北故宫向媒体公开了赴展准备过程,并承诺回到台北后再安排归来展,接受民众的检验。

尽管台北故宫做了许多努力,但最终还是迫于舆论压力,将27件限展品中的23件收回,只安排了4件参展。号称镇馆之宝的三幅宋代绘画《谿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被禁止出岛。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