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有自己的节日,都有自己过节的一套习俗。比如,西方人过生日吃蛋糕。再比如,圣诞节到来的时候,会摆上一颗圣诞树,在树上挂上许许多多的礼物。
中国人也一样。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中国人把这叫做“过年”。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猜灯谜、吃饺子,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每逢春节中国人忘不了要用画来装点节日。
为过年画的画叫年画,它是民间绘画的主要形式,是中国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等诸多民间传统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用来张贴在大门、窗户、墙壁上、灶台边的民间绘画作品,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张贴年画,用来驱凶迎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包含了对祖先神明的敬意,祈福避祸的愿望,对传统道德观念,忠孝节义的规范与张扬,表达了喜庆娱乐的文化要素。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张贴的年画一年更换一次,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
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代,原始的宗教信仰,使得门神和可以驱鬼避邪的“钟馗”成为中国民间年画里最早的形式内容。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发达、特别是市民文化的繁荣以及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中国民间年画艺术得以成熟和定型。北宋时期,无论是在年画的创作宗旨、题材内容还是在年画制作的技巧手法上,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宋代年画在创作宗旨上形成了“以描写和反映世俗生活为主”的创作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成为了中国历代年画艺术所始终遵循的特征。苏汉臣的《杂技戏孩图》,生动地描绘了民间说唱杂耍艺人的精彩表演以及围观儿童入迷的神态,这样的场面在当时的世俗生活中屡见不鲜。年画艺术自宋成熟以来,随着历史的沿革,无论是战乱还是重大的历史变革,依赖于稳定的民间文化生态,年画始终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沿革至今。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是靠艺人们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年画的第一道工序是创作或者临摹传统画稿;第二步,是选择木版,并将画稿转移到选好的木版上,进行刻版,刻版是一件复杂的工序;第三步,是将刻出来版样套色印在纸上;第四步:是对印好的半成品年画进行彩绘。这种把雕版印刷术和手工敷粉彩绘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使得杨柳青年画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木刻韵味,又有民族传统绘画韵味的风格。
在中国像杨柳青一样的年画产地遍布各地,其中著名的就有100多处。其中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因悠久的年画制作历史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被誉为我国木版年画的四大产地。这些遍布全国的年画题材极为广泛,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讽喻劝诫、仕女娃娃、花鸟草虫等等,大多喜庆、吉祥、生动、耐看。
杨柳青年画中的《九九消寒图》,图中画了三个腰围肚兜的儿童,手中拿着石榴、荷花、仙桃、珊瑚、莲蓬,又有十二生肖在外圈环绕。三个儿童因为身体相连,环看则成五个,故又称“连生贵子图”。有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来纪事的作用,就是在画中儿童肚兜上留出八十一个空白圆圈,用来点染记录阴晴雨雪的情况,如果八十一个都点完了,一年里最冷的八十一天也就过去了。
年画是中国绘画中所独有的一种形式,是西方绘画中所没有的。它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性格特点密切相关。浓郁的乡土气息,夸张的艺术造型,强烈的色彩对比,年画表现上的共性之外是风格上的区别。
比如,杨柳青年画的题材主要以人物为主,人物又是以脸部表现为主,与其他地方的年画相比,杨柳青年画创作的彩绘,是使人物更接近于栩栩如生的最主要的一环,年画中的人物脸部总是处理成跟中国戏曲中的脸部一样,浓烈、夸张、装饰味很浓,看上去精细、透亮。
再比如,北方年画,夸张性更强烈。大胖孩子抱鱼, 头比身子大,鱼比孩子大,虽然极度夸张却又合情合理。色彩也追求艳丽跳跃,大红大绿大紫,体现了北方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而地处江南的桃花坞年画因为受文人画的影响更多,因此风格上较为雅致,对江南水乡生活、人文景观、园林小品、小桥流水人家的表现较多。在仕女花卉等题材中,桃花坞年画还采用了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式,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绵竹年画中的《老鼠嫁女》,表现了一个童话,说老鼠生了一个女儿,十分疼爱,就想给女儿找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女婿,它看到太阳很高贵,就想把女儿嫁给它,但太阳说他怕云,风一吹,云就能把它挡没了。于是老鼠就想把女儿嫁给风,可风又说它怕墙,墙却说他怕老鼠打洞,而老鼠又怕猫,转了一圈看来还是猫最强大,于是老鼠决定将女儿嫁给了猫。猫很爱老鼠的女儿,就把她放到肚子里去了。年画故事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幽默。
按照中国民间风俗,农历的正月二十五日正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一天夜里不能点灯。这一风俗的起因是,春节之后正是老鼠繁殖的季节,选定一天不点灯,为的是诱老鼠出洞,以便捕杀。所以《老鼠嫁女》的年画实际上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表达了人们防鼠、防害,保护粮食的美好愿望。
年画是中国民间绘画艺术中较为原始的形态之一,是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正宗。而中国民间绘画是民间文化生态的一个组成构件,它体现了平民——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庞大人口数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
民间绘画这个独特的民间文化生态,包括很多行当,如书法、年画、皮影、扇面、鞋花、窗花、花伞、彩灯、瓷器、木器、家具等等,几乎涵盖了中国民间生活、信仰、娱乐等方方面面。
中国民间绘画的种类繁多,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只是为了满足单纯的审美需要的。大多数时候,民间绘画会在祭祀、信仰、民俗、节令和农耕生活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并由此构成鲜活的民间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