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国画文物精品,展现中国绘画艺术(一)(3)

2009-08-08 11:5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元四家中的王蒙,曾做过一阵闲散小官,后长期隐居在深山之中,因此他的画多是表现深山隐居的。山涧瀑布溪流,细路小径,清幽恬静,茅舍厅堂中总是

元四家中的王蒙,曾做过一阵闲散小官,后长期隐居在深山之中,因此他的画多是表现深山隐居的。山涧瀑布溪流,细路小径,清幽恬静,茅舍厅堂中总是怡然闲坐着高士,反映了中国文人力求超脱现实的内心情绪。

综观中国文明史,我们发现,尽管宋以后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品格、审美趣味和技术系统,但整个中国绘画史中,它只是一个不到千年的历史部分,它的用笔的抒情性和节奏感,线条的韵律感和由此对心性的表达,有着古老的起源,这就是7000多年以前的彩陶文明。让我们回溯到远古的源头,领略一下中国绘画童年期所特有的生机和风采吧!

黄河在中国人的词汇中象征着母亲,它孕育出华夏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仰韶人便生活在黄河中游,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出于生活需要,他们学会了用黏土塑造出器皿。并且,为了抒发对于美的感受,他们用矿物颜料描绘出绚丽的花纹,创造出灿烂多彩的彩陶文明。

仰韶文化彩陶的烧成温度在900--1000℃之间。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有些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彩绘原料赭红可能是赭石,黑色可能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红土,白彩可能是一种配入熔剂的瓷土。从书写的流畅性看,彩绘工具可能是早期的毛笔。

仰韶文化彩陶的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图案,也有少数动物图案。这些花纹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其中最为动人的就是漩涡纹。在一圈圈跌宕的线条中,我们的先民畅快地书写着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与享受。或许,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用热情描绘的线条会成为他们子孙描绘生活的最为重要的方式,甚至还成为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绘画最为重要的形式。

原始彩陶的纹饰往往质朴而粗放,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美,并且这些图样的背后常常蕴涵了某种宗教的意义。青海省柳湾出土的人形浮雕彩陶壶,褐黄的陶胎外,涂敷了一层红色的陶衣,塑造了一个有趣的人形。壶颈的位置是人的脸部,高高的鼻梁,大大的耳朵,张开的嘴巴,形象十分可掬。往下,人体只表现出了双臂与双腿的姿态,而没有塑出躯干。上肢双手捧腹,下肢直立外撇。袒露的胸脯和乳头,看上去既似男性又像女性。生殖器官在性别表征上就更是过于模糊了,似男非男,似女非女,让许多学者产生了“双性人”的判断。但也有人认为,此像还应为女性,原因是陶体上用黑色画出的一个类似青蛙的造型,暗含了将人体与蛙体结合的意思。而在中国古代,有大量关于以蛙代表女性、代表月、代表阴的例证。而这种以蛙代表女性的思想,根源于史前人类对蛙类多产现象的期望,加之蛙的大腹像似孕妇之腹,蛙便自然的在观念上被史前人类作为了希冀女性繁衍生殖的象征了。

充满绮丽想象的图像,是我们先民对于绘画的初步表达,彩陶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玉器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江南的良渚文明无疑最为引人注目。良渚玉器于民间早有流传,但人们却是在1972年才真正通过考古发掘得到实物。那一年,江苏省吴县一个叫草鞋山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长形中空的玉器,这件叫玉琮的玉器表面刻着一些与人面相似的图案,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个神秘的图案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不久,另一个叫寺墩的良渚文化遗址上又出土了一件高达31厘米的玉琮,整件玉器的表面、角落都刻着这个神秘的形象图案,十分壮观,其后类似图案的玉琮不断出现,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

1986年,良渚遗址群内一个叫反山的地方出土了一件重达6500克的大玉琮,这件被专家们称之为了“琮王”的玉器四面,也分别雕刻着同一个线条极其流畅、纹饰极其繁缛的图案。专家们赋予了它“神徽像”的名称。仔细观看,这些在坚硬的玉石上刻画的“神徽像”,都采用了浅浮雕和阴纹线刻两种雕刻技法,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国先民对于线条的痴迷与执着。它背后神秘的宗教意味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无限想象。庄重大气的形象,饱满开阔的构图,不仅显现着中国先民绮丽的想象力,也为后来的汉唐雄风奠定了基础。

汉唐两代是中国文明的巅峰,整个时代气象开阔,雄浑而大气。它的绘画作品也一样,体现出铺排雄健的时代气息。这一阶段,帛画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帛画是什么呢?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在丝织物——帛上创作的绘画作品,是最早出现的独立的绘画作品,它的出现为卷轴画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949年,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的一幅作在白色丝帛上的画,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单幅绘画作品。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00年——256年之间的战国时代,这个时间,人类距离纸的诞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幅后来被定名为《人物龙凤图》的画,原本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虽然已经斑驳模糊,但依然能看清画中情景,画中一位身着阔袖长裙的妇女,正侧身而立双手合十,做着祈祷。妇人头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和一条向上腾飞的龙,风鸟尾羽卷起,蛟龙体态扭曲,充满了动感。

关于这幅画的涵义,研究者有多种推测,有的认为,画中妇人就是墓主人,前头的龙凤正引导她升天;有的认为是描绘女巫为死者祈祷引导升天的巫术绘画。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尚有待深入研究,但就画面的表现手法看,这幅画完全以线造型,用笔流畅而劲挺,有些地方填了墨色,有些地方还有染色的痕迹。画面没有背景,完全依靠线条的动感使得整个画面饱满而充实,已经初步显现出了后世卷轴人物画的造型特征。

汉代帛画最杰出的代表是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升天帛画”。这幅内容极度丰富的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色彩绚烂,想象绮丽。画中人物、禽兽、器物的疏密繁简,摆布的有条不紊、错落有致。怪诞夸张的造型中又体现出了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以平涂为主的设色技法纯熟细腻,而由于矿物质颜料的使用使画上色彩至今仍十分鲜艳。长沙马王堆升天帛画是汉代绘画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绘画在这一时期所达到的高超水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