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画家梁楷是水墨画大家,他作画都是运用极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客观形象。他的《泼墨仙人图》堪称水墨画的精品,他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形态,以寥寥数笔勾写人物的面目。生动传神之间,使全画墨色变化丰富中传达着一种狂放不羁的性情。
梁楷的画充满了探索与追求。
自宋代以后,水墨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流地位,题材也广泛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领域。水墨与画家之间似乎已经结成了彼此不分的渊源。
是水墨给了画家畅神达意的条件,还是画家赋予了水墨放达纵逸的品质呢?
元明时代,水墨画达到五代两宋后的又一个高峰。
此作出自“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之手。画家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秋空远寂,消散淡泊的景致。秋峦葱郁、苇草摇曳,渔父泛舟湖上,仰望秋空中纷飞的双雁,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画面采用平远式构图,颇具空间纵深感.墨气酣畅,淋漓淳厚,极富写实意境.吴镇在画中自题曰“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从小甫,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借此抒发出内心幽闲澹远的情致。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他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风格独树一帜。《杂花图》是徐渭水墨写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卷共分十段,由前而后分别刻画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等十三种花卉。画面驰骋纵横,运笔用墨一气呵成。徐渭善以水墨的变化拉伸物象的空间层次,通过狂草式的笔法,摇曳酣畅的墨彩,令观者沉浸于笔歌墨舞之中,显示出了前无古人的力度和动感,开创了水墨写意的全新面貌。
19世纪中晚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已自成体系的中国水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创造新的艺术形态,已成为中国画的时代课题,彩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这场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林风眠,18岁时赴西方留学,广泛吸收西方古典主义、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营养,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光线以及空间处理手法引入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以中国的宣纸、毛笔、水墨为基本工具,辅以水粉、水彩等西画材料,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嫁接中,收获了彩墨艺术的丰硕成果。
伫立林间的小鸟,静穆中含着一种动势,单纯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舞。画家用白鹭灵动的神态与展翅欲飞的造型,于荒寒萧索中,展开自己心中的生命之舞。
林风眠的画,在表现对象生动性的同时,力求寻找着情感与理智间的平衡。
凝重灰暗的背景,繁星点点的睡莲,讴歌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林风眠喜欢用半具体半抽象的方式表现自然事物,用墨色与色彩的交融挥洒创造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美。无论花鸟、人物、山水,热烈中带着沉郁,朦胧中透着明亮,典雅中含着质朴。
彩墨画是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朵奇葩。它把作为传统文人绘画主体的水墨与中国绘画中的重彩相结合,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表现方式和构成法则,凝聚是近现代画家勇于学习、推陈出新和不断探索的结果。
吴昌硕的部分作品,也带有彩墨的性质,并且比前人表现的更加淋漓,他晚年的花卉中,可以说颜色和墨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中国绘画色彩和墨的融合,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齐白石的画虽然不能完全叫彩墨,但是他在中国画色彩的纯度追求上达到了一个高度,他特别注意吸收民间色彩的纯度,比如他画果实,有时候用墨来画,有时候又用颜色来画,紫葡萄、红石榴,淡雅缤纷,十分的信手自由。
张大千的《春水归舟》开创了色墨交融、工写兼施、没骨写意的泼墨泼彩画法。他使画面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和西方现代意味的抽象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绘画不断开创并丰富着自己的表现形式,虽几经沉浮,却以鲜活的创造而绵延拓进,延续至今。今天,当这些世界上最古老,最富传奇色彩的形式重新焕发出时代活力时,它就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鲜明地昭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