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墓一般都深达十几米,在陵墓修建的过程中,需要深挖土层,而在埋葬过程中,又要将挖出的土重新夯实回填,这样各个土层的泥土都搅在一起,呈现出多种颜色,被称作五花夯土。日积月累,虽然地表的土层又被新的黄土覆盖,但五花夯土仍然存在。一旦洛阳铲从十几米深的地层中,提出这种土壤,就意味着陵墓就在眼前。
一时间,洛阳铲成为了盗墓者手中的利器。通常一个盗墓者只要打上50个探眼,就能判断出墓室的位置,准确度极高。洛阳铲的出现引发了可怕的盗墓狂潮。
据国家文物局对11个省(区)的不完全统计,从1988年到1990年,大量古墓被盗,有些地区的重要墓葬几乎全部被盗掘,无数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毁于一旦,给国家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所有的盗墓活动几乎都有使用洛阳铲盗掘的痕迹。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盗墓分子居然使用炸药技术进行盗墓。
2003年1月26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综合处接到群众举报:西安市东郊马腾空粮食储备库附近有人盗墓。马腾空是汉皇陵的陪葬墓区。民警们立即赶往现场。经过勘查,民警发现,在马腾空北侧有一个盗洞,但洞口已经被盗墓贼用杂草掩盖,此时盗墓分子已经离开。
根据现场勘察,盗洞还没有到达墓室,公安人员判断盗墓分子还将继续在此盗掘。为了将他们一网打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民警多次在现场蹲守抓捕,但始终没有成功。
在盗洞被发现一个月后,当盗墓分子再次出现时,守候多日的民警终于将盗墓贼堵在了洞中。最终将4名盗墓贼全部抓获。
随后的发现,让民警们大吃一惊。从现场情况看,这是一处15米左右深的盗洞,盗洞垂直向下,在底部又向东侧延伸了近30米。更加令人感到意外的是,4名盗墓贼是采用炸药爆破的方式实施了盗掘。
专家们对盗墓者主要采用的盗掘方式进行认真分析后,他们注意到,用洛阳铲和炸药这两种方式进行盗墓会产生各自独特的震波频率。
陕西某实业总工程师王贵卿:在大地上活动的东西非常多,其中包括自然界的风 雨 雷 电,非自然界的象人类,动物的活动,都会对地球产生一个撞击,撞击的同时就会产生一个物理量,所谓这个物理量就是震波,就会产生震波,比如说汽车在马路上走,拖拉机在农田里耕作,人在农田里走,或者人在从事着各种活动,动物在追逐,都会产生不同的震波。
大自然中每一秒钟大概有数万个震波在同时起作用,而洛阳铲和炸药这两种方式的震波很有可能就混杂在其中,如果能用仪器分辨出两种盗墓所产生的震波,就会很容易判断出盗墓者正在进行的盗掘行动,那么,如何进行辨别呢?
王贵卿:首先我们搭建了这两种震波的模型,什么叫模型,就是说我们人为的模仿,一个是洛阳铲的盗掘震波,盗掘的声音。再有一个,就是用炸药起爆,搭建这个起爆声音,把这两种模型建立起来呢,然后输进去我们的主机,在主机的软件里,建立一个比较模型,也就是说,前端的探测器探到的信号,就是和我们现在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如果对比有95%以上的相似,那就确定为是盗掘古墓的声音。
然而,在研制过程中提取这两种震波并不容易,经过数千次的试验,科技人员终于试制出了一种地波探测报警装置。
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埋在地下的一个悬浮磁钢式探测器,把盗掘行为所引起的地波变化,通过信号采集和转换,传输到地面监控主机,使其发出声光报警。
地波探测报警装置设计完成后,科技人员陆续在田野,古墓进行了数百次的实地试验,经过近的两年调试、试验。最后终于研制成功。
2004年10月23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地波探测报警装置”进行了技术评审,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然而,就在评审工作刚刚结束不久,陕西顺陵陵区内就发生了一起石像盗割案。
顺陵位于咸阳市东北的陈家村。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陵墓,公元670年,杨氏病逝于长安。武则天称帝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并将她的墓改称为陵。
顺陵前有30多件石走狮 天禄石刻以及文武官员的石像。石走狮与石天禄雕刻细腻,工艺精湛,号称唐代诸陵石刻之冠。
2004年10月25日,几名盗墓分子乘着夜色,偷偷地来到了顺陵。
陕西顺陵文管所岳所长、:晚上大概是10点,10点半左右,当地老百姓听见村外有敲击声,听见敲击声,以为是有谁在盗窃自己家的东西,然后一听声音不对,就及时到文管所报案了。报案以后,咱们的值班人员就马上出击,出击以后盗割分子跑了,留下来作案的工具,像锯子之类的东西。就是石刻像脖子上留下了明显的锯痕,石人像后脑,留下了一个铁锤敲击的痕迹。
石像盗割事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3月,有关部门申请到国家级专项资金,在顺陵安装了“地波探测报警装置”。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报警装置安装后不久,有一天,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突然听到了报警声。
陕西顺陵文管所岳所长、:时咱们值班人员在这儿值班,发现报警器每间隔就是半个小时吧,大概报一次警,然后咱们及时出击,跑到现场一看,没啥东西,啥都没有,结果就回来了,回来以后,过了40分钟,又报警,又跑去。发现还是什么都没有,最后一看是一个老鼠洞,可能是老鼠在底下打洞,打洞的过程中产生了振动,报警器主动报警。然后咱们就是主动的用撬棒把老鼠洞给堵上了,后来信号就消失了。
顺陵安装地波探测报警装置后,为了使报警系统不发生漏报,技术人员又在顺陵安装了声音复核探头。
王贵卿、:们采用的这种声音复核的探头呢,是用的目前在世界上比较高端的,以色列探头。就是一旦发生报警,首先要复核一下,是不是有盗贼去盗,再有呢,就是图像的复核,这是三位一体,三种手段结合起来,用于田野文物应该是万无一失了,比如说在唐顺陵装上以后呢,他们的领导,就是市局的领导夜里去检查,借着夜幕悄悄地接近了石刻,在石刻上敲了几下,马上就产生了报警,报警不但把报警信号送来了,同时联动灯光也打开了,这个声音信号也送到了监控室,被咱们值班人员及时发现了。
经过多次调试,“地波探测报警系统”已经成为顺陵全天候的守护者,它也被陆续安装到陕西平陵 彬塔等文物古迹地区。科技人员仍在不断改进“地波探测报警系统”使它的性能趋于完善。
然而,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有近40万处,仅靠先进的报警系统并不能完全防止破坏文物事件的发生。
经过长期实践,陕西顺陵、乾陵,礼泉等地的文物工作者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文物保护方式:也就是专业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和村民“三结合”加上现代监测技术来进行古遗址 古墓葬的文物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顺陵的文保员每天仍去陵区巡查,只是比平时更多了一种自信,因为在他们的脚下,有一支隐秘的“科技奇兵”同他们一起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千年古迹……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