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国民党政府在北平解放以前,就已经计划派专机把北平的名人,文化教育界的名人,包括北京图书馆的馆长啊,用专机送到南京去。
由于对共产党政策的了解,同时也因为对朝夕相处数十年的故宫难以割舍的情感,马衡并没有选择离开。他认为,故宫的文物是和故宫博物院不能分割的。在北平解放前夕,南京政府派专机接他去南京,同时要求他把故宫中的精品文物也一并运往南京,马衡一拖再拖,直到飞机再也无法起降,南京政府才只能作罢。
北平最终得以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解放军入城仪式,4日,文管会人员乘车进驻北平,接管工作随即展开。而故宫博物院正是他们要接管的第一个重要机构。但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接管会议,到底该在故宫的哪里举行,却让文物部的工作人员颇费了一番脑筋。
于坚:因为这个会尽可能的全故宫人能参加的都参加,因为很重要,宣布接管的政策,所以想来想去,后来是尹达同志提出来,他说就在太和殿里头,因为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接管就说明真正回到人民的手里,我们就是在皇帝宝座前头这个台子上来宣布接管故宫,故宫回到人民手里。
宣布接管故宫的会议由王冶秋主持,在太和殿的宝座前当时文物部的负责人——尹达,宣读了由叶剑英签署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关于接管故宫的第120号令,同时也在会上宣布了故宫接管的具体政策 。
对于故宫旧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共产党人既感到陌生又充满好奇,很多人是在这次大会上,才有了对共产党人最为直观的了解。
此时,对于故宫旧有的工作人员来说,最想知道的是,自己将会有怎样的命运,而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于坚:主要是宣布政策:今后原职原薪,院长还是马衡院长,其他各处各部的负责人都不动。所有的职工警都不动,而且原薪。薪水虽然差不多四五十天没有发,我们立即想办法,立即发给大家。
会议结束后,每个工作人员似乎都有了共同的感受:原来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也一样能够通情达理。
随后几天,其它文物机构的接管工作也开始进行。
如果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还能算勉强支撑的话,那么另一个接管单位-北平历史博物馆,此时可以说是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了 。
于坚:北平历史博物馆,当时的馆址就在午门 。由于连年战争,国民党也没有钱来投到博物馆,所以设备就很简陋了。有六张办公桌并到一块,这样为了省灯,一两个灯就行。
除故宫博物院和北平历史博物馆外,国立北平图书馆和古物整理委员会等机构也相继接管完毕,对于文管会的工作人员来说,看到的虽然是满眼的破败和凋敝,但心中也有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因为这些饱含着中国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财富,从他们接管的那一天开始,真正掌握到了人民的手中。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个崭新的中国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生政权的各个职能部门将开始建立,并将承担起履行国家使命的责任。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16日政务院任命郑振铎为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前期负责接管的王冶秋担任副局长 。
由郑振铎来担任文物局长,在很多进步的文化人士看来,似乎早已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文化界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郑振铎故事。
郑振铎之子郑尔康:正好那个时候黄炎培、张伯驹、傅斯年等上海的一些社会贤达去访问延安。在一次座谈会上,黄炎培就很关心的问周恩来,现在在打仗,在江南这么多文物怎么保护?毛泽东就接了话,文物的事可以找郑振铎。所以黄炎培始终惦着这个事,回到上海,到处跟朋友说你,毛泽东说了文物的事情要问他,以后就在那一段时间里,上海关心文物的一些文化人,凡是遇到有难题的都找他,他还纳闷怎么都来找我,这个谜底一直到了建国以后才解开的。
其实,郑振铎为保护文物所作的努力 ,在当时的文化界早已是尽人皆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在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动荡局势下,很少有人能顾及到文物的命运。
当时,郑振铎深刻地意识到文物大量流失的危险,特别是善本书籍如果再不抢救,很可能就会对整个民族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郑尔康:我的父亲在抗战初期就开始做这个抢救古籍的工作,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买不起,连生命都难保,那么大量的书,一些珍贵的善本,就流落到海外去,中国人买不起,外国人买得起啊,所以就充实了国外的,什么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我父亲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里非常着急。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在若干年之后,将来中国人要研究中国的一些学问,包括国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就要跑到国外去研究,研究中国老祖宗的东西,要到人家那去研究,中国没书了都流落到国外去了。
郑振铎感觉到了事情的急迫,所以他常常不惜代价购买善本和珍贵的文物,很多时候是才拿到钱,转手便用来买书和文物,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和家人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却只能是勉强维持。
郑尔康:中国人一句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在盛世的时候你可以大量收藏,乱世只能买黄金,因为这个最保值,那么乱世就没人做收藏,因为我当时父亲看了,很心痛大量的珍贵文物都流落到国外去,他完全自己靠私人的力量,把所有的积蓄、稿费全都拿出来买这些文物。
解放后,郑振铎把自己多年收集的珍贵的古籍善本十万余册,古代陶俑500多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在周总理亲自指示下,由国家下拨经费,最终才还清了他购买古籍所欠的债务。今天国家图书馆内,专门就设有陈列郑振铎捐献图书的西谛藏书库,其中很多都是国内罕见的珍本。
由郑振铎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文物局长,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满怀欣喜,因为他终于有能力,去完成保护珍贵文物的计划了。从他走马上任的那一天开始 ,他的保护计划便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