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容瑞像:神亦真亦幻历史谜团(4)
2010-02-03 11:33
从现存的佛教文献查证,刘萨诃在离开永昌去天竺观佛遗迹的路上,预言永昌御山峡谷将会出现无首石佛瑞像,其时正是社会安定,佛教兴盛的北魏太延元
从现存的佛教文献查证,刘萨诃在离开永昌去天竺“观佛遗迹”的路上,预言永昌御山峡谷将会出现无首石佛瑞像,其时正是社会安定,佛教兴盛的北魏太延元年。
《永昌县志》主编祝巍山介绍:刘萨诃第二次到印度去,他走到番禾郡,也就是现在永昌县的古县。走到这个地方就停下来,向着东北礼拜、磕头。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当时他的弟子,不明白,就问刘萨诃,这儿又没有佛像,你为啥要朝拜呢。刘萨诃说,不久这就会出现一尊佛像,如果这个佛像是完整的,天下就太平;如果出现的佛像是残缺的,生灵就要涂炭,百姓就要遭殃。过了一段时候,真的就是刘萨诃和尚所讲的,一阵雷雨过后,山崩地裂,在山上现出了石像,一看这个石像,有身子但是没有头。
孙修身先生等拟名为《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的唐碑也记载“阳僧刘萨诃,天生神异,动莫能测,将往天竺观佛遗迹,行至于此,北面顶礼。”据此可以断定,刘萨诃有关圣容瑞像的预言最迟也在唐代天宝年号之前就广为传播。
云转禅寺距离御山四十公里,刘萨诃在永昌云转禅寺弘法,为什么预言御山会出现石佛瑞像呢?
《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碑文中记载,当时御山峡谷土地广阔,有清泉灌溉良田,在这样地广水足的地方修建寺院,当然再合适不过,这大约就是刘萨诃预言石佛瑞像将会出现在御山峡谷的主要原因。
敦煌莫高窟98窟的五代壁画《李师仁入山射鹿》和72窟的壁画《御容山无头大佛像》,这样补充、完善了刘萨诃的预言:在刘萨诃预言后的第87年,也就是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就是公元520年,一位名叫李师仁的猎手在御山峡谷追杀一只麋鹿,被僧人劝止。李师仁放下屠刀,出山皈依,天地顿时风云变色,雷震山崩,御山的南面的岩石里挺出了一尊通高一丈八尺、和山崖连成一体的无首石佛。
圣容寺法师介绍:天王造的像他是天人的飘逸型的,这是天王。人王他造的像就是咱们人的模样。现在的地面应该再下降两米才是原来的地面,原来的大殿基础的地面,这样的话,按照历史记载,这个石像应该是在半空中的。
刘萨诃预言的有瑞像出现应验了。然而,石佛瑞像真是石崖里“挺出”来的吗?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从这个实际的情况来看,现在我们看到的石佛身子他就是依山雕凿的佛像,等于是浮雕式的,所以他跟山体连着的。
永昌县文化旅游局丁永琴介绍:我们从考古学、文物学的角度来讲,这个石佛瑞像他是人为的凿刻成的,否则的话他不会这样的非常像人体的形象。这个演绎出来的故事,它更能打动人,更能打动老百姓,老百姓认为这就是我们永昌出现的一尊瑞像了。这尊瑞像就是佛给我们安置在这个地方的。
更有僧人从《释氏六帖》中读到 “石生室灭”,认为石佛瑞像挺出是必然的事情。
从神话传说的角度看,刘萨诃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石佛瑞像伫立在御山河谷北面的崖壁上,令人疑惑的是,刘萨诃从预言到成石佛瑞像“挺出”的时间为什么间隔了87年之久?
原来,在刘萨诃预言后不久,北魏太武帝就开始禁佛,诏令焚毁寺庙、佛经、佛像,坑杀和尚。刘萨诃“预言”的石佛瑞像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自然不会不合时宜地“挺出”石崖,普济世间众生。直到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11年,佛禁大开,营造塔寺和开凿石窟蔚然成为一时风潮,出现了“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的大好局面。所以,北魏正光元年,也就是公元520年,御山峡的石佛瑞像就应时应世、顺理成章地从石崖里“挺身而出”,“应验”了刘萨诃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