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圣容瑞像:神亦真亦幻历史谜团(5)

2010-02-03 11:3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石佛挺出了石崖,却没有佛首。没有佛首的佛像,不仅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极为罕见,更不能为虔诚的信众和善良的百姓所接受。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
  石佛挺出了石崖,却没有佛首。没有佛首的佛像,不仅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极为罕见,更不能为虔诚的信众和善良的百姓所接受。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就因为没头,别人就想办法造上一个头安上去。安过好多次头,安上去掉下来了,安上去掉下来了,都不成功。
  佛身无头,安置掉落,造成这种奇异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无首的御山石佛瑞像挺立了36年,直到北周天王元年才有了佛首,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石佛瑞像没有佛首的这三十六年,恰巧赶上了“魏末丧乱,生人涂炭”的乱世。直到北周天王元年天下大治, 凉州七里涧才出现了一尊石质佛首。
  在民间传说中,凉州七里涧出现的这尊佛首与石佛瑞像从石崖里“挺出”一样灵异、一样神奇。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北周时候,碑文上记载凉州以东的七里涧,夜有神光照像首,大家非常高兴,认为这可能就是凉州御山石佛的头像,大家就用八抬大轿把佛首抬到现在永昌的瑞像跟前。
  敦煌莫高窟第72窟的这幅五代壁画《凉州士庶送佛首入寺》,就表现了当时官民“悲欣千里”的盛况。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据这个碑上说,佛头还没有到跟前的时候,佛头自动的就飞上去了,放在佛身子上面以后非常合适。
  当凉州的僧人和百姓抬着七里涧出现的佛首来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御山峡谷瑞像前,佛首“相去数尺,飞而暗合,无复差殊”。
  如果去除神话色彩,在武威发现瑞像佛首的原因应该是:生成石佛瑞像的永昌御山山崖的花岗岩,石质松脆,颗粒粗糙,不具备雕凿佛首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制作佛首的发髻和面部细节时,不能在上面精雕细刻,使之生动感人。
  更难的是造出的佛首与佛身难以紧密结合,一遇震动,就会掉落,造成了“安讫还落”的现象。
  无奈之下,僧人只好“命工雕镌别头”,另找工匠在其它地方雕造佛首。刚好管辖永昌的凉州,一个叫七里涧的地方出产坚硬、细腻的青麻石,能工巧匠就在那里按照既定规格雕凿出了精湛完美的石佛瑞像佛首,在僧众的欢呼和鼓乐的轰鸣中,隆重迎送到了圣容寺安装,实现了永昌百姓36年梦寐“天下太平”的夙愿。
    凉州雕凿的佛首和永昌御山的石佛瑞像终于身首合一了,民间附会的各种神奇传说像风一样传遍了北周各地,也惊动了皇帝宇文邕。
    永昌县文化旅游局丁永琴介绍:当时北周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就调集了凉州、甘州、肃州三州的苦力,来到了永昌番禾县建造了这个寺庙。
    寺院三年后完工,皇帝宇文邕御赐了寺名,叫瑞像寺。
    不料到了十一年后的北周太建六年,也就是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下令禁止佛教、强迫僧尼还俗,瑞像寺被熊熊大火付之一炬。
    武威市博物馆原研究员党寿山介绍:根据碑文上记载,尽管寺院毁了,佛像仍然很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因为他就是依山修造的这样一尊佛像,他不会烧坏烧毁的。
    这段真实的历史也被演绎成了神话。传说灭佛之前,石佛的佛首无故跌落到了地上。敦煌莫高窟的这幅壁画中,四个僧人和一个俗人正在为石佛瑞像安置佛首,佛像脚下的三个佛首,就喻示了多次努力的失败。这三个跌落的佛首,其中有没有黄兴玉馆长找到的那尊保存在永昌县博物馆的佛首,就不得而知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