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劝学篇解读(二)(3)

2009-06-06 10:4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7、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⑦;有弗思,思之弗得,

【原文】

7、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⑦;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⑧;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⑨;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⑩,虽愚必明⑾,虽柔必强⑿。

《中庸》第20章

【注释】

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 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  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  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  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 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放下。以下四句仿效此句。  ⑦知:懂。 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⑨别人学它一次就会,我却要学它一百次(多下功夫,精益求精)。下句仿此句。  ⑩果真能实行这个方法。道:方法。  ⑾愚:糊涂。  ⑿柔:脆弱,这里指意志脆弱。强:坚强,这里指意志坚强。

【翻译】

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考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行。除非不学,要学就要学会,如果没有学会,就不要放弃;除非不问,要问就要问清楚,如果没有问清楚,就不要放弃;除非不思考,要思考就要想到有所收获,如果没有收获,就不要放弃;除非不分辨,要分辨就要分辨明白,如果没有分辨明白,就不要放弃;除非不要行动,要行动就要认真坚定,如果不坚定就不要放弃。别人一次能获得成功,我则进行一百次,别人十次能成功,我则进行一千次;果真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虽然愚蠢一定会变得聪明,虽然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

【解读】

本章谈“学”“问”“思”“辨”“行”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贵渊博,问贵精深,思贵有方向,辨贵明确,学与思构成一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问”与“辨”构成一组,不问不知,不辨不明。“学”“问” “思”“辨”,是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行,是社会实践,是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必然过程,“知”是为了“行”,知难,行更难,知行合一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有弗学,有弗问,有弗思,有弗辨,有弗行”五句构成排比,一气呵成,气势恢弘。首句均用否定性假设句开头,“有”即“除非不”,接下从正面省略一句,补出即为:“学之必能”,接下一句又是一个假设句,假若“学之弗能,则弗措(不放弃)也”。它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以下四句,顺次如此。这几句告诉我们一个千古的真理:“别人一次可以做到,我则做一百次,别人十遍可以学会,我则学一千遍。” 笨鸟先飞,铁杵磨成针,滴水穿石,讲的也是“一以贯之”,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始终不渝。“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果真能如此进行,虽然是愚蠢的、迟钝的、柔弱的,也一定会变得聪明、敏捷、刚强。尤其应注意文中五个“有”字,一个“果”字,“有”者,除非不也,“果”者,假若也,凡人中聪明者,自恃聪明,不愿下此功夫;愚钝者,自堕其志,自认为愚笨,不肯下此功夫。作者只能以假设状出现,表明能如此者,必成大器,“大器晚成”,能如此者,少之又少。故而古今成大器者,总是少之又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