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劝学篇解读(二)(4)

2009-06-06 10:4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8、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篇》 【注释】 ①馁(něi):饥饿

【原文】

8、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篇》

【注释】

①馁(něi):饥饿。在其中:指在耕田中。下面的“其”指代“学”。孔子主张君子应该把眼光、精力放在学习、推行道义上。

【翻译】

孔子说:“君子谋求行道,不谋求衣食。因为耕田么,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学道么,就可以做官拿到俸禄。所以君子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解读】

本章谈劝学的具体道德内容--君子谋道不谋食。

本章内容不能机械的理解为孔子重道轻食,重学轻耕。子贡问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孔子问志,冉有答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民,丰衣足食,孔子默许冉有之志。孔子一向“重民食、丧、祭”,何以轻食轻耕。孔子在本章中强调的只是社会分工。“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当以学道为主,百姓当以农耕为主。樊迟学稼学圃,孔子斥为“小人哉!樊须也”。斥其为“小人”,并不能说明孔子轻视劳动人民,轻视稼穑耕种;强调分工,不能理解为轻耕轻食。孔子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一方面劝君子勉力为学,学礼,学义,学忠,学信。一言以蔽之,学道。“君子学道则爱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篇》)上爱人,好礼,讲义,守信,“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禄在其中,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学之不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吾忧”四事,即“忧道”。“学、德、义、善”以及“礼”、“义”、“信”均为“道”之内涵,当是君子所谋所忧之道。谋道,不需谋食,食自至;忧道,无须忧贫,贫自去。《大学》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乃)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乃有财,德者财之本也。德者,道也。谋道,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亦在其中。谋道,则食、贫,自在不谋不忧之中。

谋食与谋道,从“耕”“学”角度看,共有四种情况:其中“为学”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从正面说,禄在其中,谋道亦谋食,君子之有位者。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在其中。第二种,从反面说,为学,未必得禄,谋道却不能谋食,君子之无位者。进一步说:为学未必一定得禄。但不学则一定不能得禄,孔子借“道禄”以劝学也。

“为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馁在其中,谋食不谋道,小人之劳力者。第二种,谋食亦谋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贤人之隐居者。为耕者,不论是单一谋食,抑或是谋食兼而谋道,“馁在其中”,势所难免。为耕,未必不能为道,但一定不能得禄,所以饥馁也在不免之中。孔子“耕馁”以劝学。

“耕”“学”相较,合而观之,学,禄在其中,正面引导以学。耕,馁在其中,反面对比以劝学。总之,本章意在劝学,谋道忧道,其意也在劝学。

(责任编辑:学而优则仕)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