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劝学篇解读(三)(3)

2009-06-06 10: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1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①,不迁怒②,不贰过③。不幸短命死矣④!今也则亡⑤,未闻好学者也。” 《论

【原文】

1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①,不迁怒②,不贰过③。不幸短命死矣④!今也则亡⑤,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篇》

【注释】

①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小孔子29岁。  ②迁:转移。  ③不贰过: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贰:重复。  ④短命:颜回死时仅三十一岁。 ⑤亡:通“无”,没有。

【翻译】

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颜回最好学,他从不迁延怒气,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了,我还没听说谁是好学的。”

【解读】

本章谈颜回的的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回答哀公问“孰为好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颜子“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篇》),善于联想和推导。态度上,“语之终日而不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论语•为政篇》)时间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篇》)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 “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①自知其过,“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②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③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篇》)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

另外,哀公问其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论语集释》卷二引《别解》)。

(责任编辑:学而优则仕)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