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隐士篇解读(二)(3)

2009-06-22 16: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翻译】 子路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落在了后边,遇见一位老人,用木杖挑着锄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了我的老师吗?”老人说:“

【翻译】

子路跟随着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落在了后边,遇见一位老人,用木杖挑着锄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了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老师呢?”说着便把木杖插在田边去锄草了。子路拱着手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中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把这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见见他。子路到了老人家,老人原来已经走开了。子路说:“不走仕途之路是不符合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他都认为)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名分又怎么能废弃呢?只想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根本伦常关系。君子所以要出仕,为的是实行君臣间的大义呀。至于良好的政治主张实行不通,我们早就知道了。”

【解读】

这一章仍然记载的是孔子及弟子与隐士之间的矛盾冲突,即积极入世与消极避世之间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荷蓧老者对子路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句,因主语省略,构成歧义,根据语言环境,历代解说有三种:

A、丈人说,意即荷蓧者自己四体来不及勤劳,五谷来不及分辨,谁能知道你的夫子。

B、子路说,意即子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知道你的夫子。

C、孔子说,意即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说他是夫子。

关于A、B两说,杨伯峻《论语译注》说:这二句,宋吕本中《紫微杂说》以至清朱彬《经传考证》,宋翔凤《论语发微》都说是丈人说自己。其余更多人主张说是丈人责子路。译文从后说。

A、B两注,笔者以为不妥,尤其是俞樾《群经平议》,更是迂徐曲折,他认为“分当读为粪”,不勤,即为“勤”,“不分”即为分,意即四体勤劳,五谷粪种。注圣贤经书,应还其本来面目,是则是,非则非,不必曲为之讳。

首先,我们从避世和出世的思想观角度看,纵览《论语》全书,隐士与孔子及孔门弟子没有一次是融洽相处。不论是晨门者,荷蒉者,耦耕者,抑或是荷蓧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天下乌鸦一般黑”,“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他们走的都是一条避隐之路,而且他们都知道孔子推行仁道于天下,是徒劳而无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于是,有的是直言相劝,“深则揭,浅则厉。”有的是婉转讽喻,劝其回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有的干脆劝其归隐山林。更有甚者,则是直接辱骂孔子“鄙哉”,亦有骂其“遑遑如丧家之犬”。本章则也应是直斥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孔子的呵斥和指责,并不能影响孔子的形象,如子贡所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对孔子的毁谤和指责,是他们自绝于日月,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所以我们在注经时,也不必为尊者讳,为圣者讳。真实的注释,对孔子并没有什么伤害。相反,更突出了孔子“仁以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精神

其二、从社会分工角度讲,孔子从事的是教育工件。他不是老农,不是老圃。本章四体不勤,与樊迟问稼,意脉相承。樊迟问稼,问圃,孔子答以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并且转身骂樊迟“小人哉!”孔子此处的小人,不是品德低下之意,而是细民,百姓之意,从事稼啬耕种职业的人。社会分工不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罪之有,不必曲为之讳。

其三、从前后文字看:开头问“子见夫子乎?”文中骂其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末反问,“孰为夫子?”文意十分连贯畅达。丈人说,则是问张三答李四,牛头不对马嘴,子路说则是问先生骂学生,令人莫名其妙。孔子说则是问夫子骂夫子。反问以答夫子,文从字顺,不假繁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然是指斥孔子,疑点有三:

疑点一、为什么荷蓧丈人既骂先生又留子路住宿,并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向子路引见他的两个儿子,前倨后恭。前后是否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一是荷蓧老者骂的是孔子,并未骂子路;二是老者骂后,子路仍然表现出恭敬谦礼之态,“拱而立”,则十分传神的写出了经过修炼后的子路的谦恭有礼的风貌,也表现出老者的恻隐之心。前后态度转换情势十分自然,不存在前后矛盾。

疑点二、子路第二天赶上孔子,将昨天的情形报告给孔子,孔子告诉他,说荷蓧者是隐士,并派他回去重新拜访,“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有人问,隐士为什么跑了,不见他。隐士或许真的是有意回避,如楚狂接舆,不与之言,或许又去田间耕稼播种,劳作去了,不必深究,究之也无益。

疑点三、子路转孔子之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责任编辑:大隐隐于朝)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