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安德义德行卷——言语篇解读(一)(2)

2009-06-22 16: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安德义
【原文】 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②,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③”。 《论语•季氏篇》 【注释】 ①愆

【原文】

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②,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③”。

《论语•季氏篇》

【注释】

①愆(qiān):过失,过错。  ②及之:轮到他。  ③颜色:脸色。指君子的脸色。瞽:瞎子。

【翻译】

孔子说:“侍奉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就抢着说,叫做急躁。轮到他发言而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就贸然开口发言,叫做睁眼瞎。”

【解读】

三愆,言语方面的三种错误,均因心不静而生,“知者动,仁者静”,心不宁静,不该你说,你却抢着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浮躁者心不静。该你说,你却隐忍不说,“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隐忍者,心中多疑,狐疑不定,“中心疑者其辞枝”,心中多疑者言辞枝蔓,与其言辞枝蔓,宁可不说。因疑而不静,因不静而不言,隐忍者心不静。不看环境,不看听话者颜面气色的变化,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者,睁眼瞎,盲瞽者心不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简而当事,曲而当精,精而当理,确而当时,一言而济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谓修辞之善者。其要有二:曰澄心,曰定气。”“澄心”“定气”皆宁静之谓也。宁静者一言中的,宁静者不躁不隐不瞽。

【原文】

4、孔子于乡党①,恂恂如也②,似不能言者③。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④,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⑤,侃侃如也⑥;与上大夫言,闇闇如也⑦。君在,踧踖如也⑧,与与如也⑨。

《论语•乡党篇》

【注释】

①乡党:父兄、宗庙之所在地,也即本乡本土。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②恂恂如:温和恭顺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  ③者:助词,用在陈述句末,表示比拟。前面有动词“似”呼应。可译为“……似的”或……一样”。  ④便便:同“辩辩”,形容说话明白清楚,非常健谈。  ⑤下大夫: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有不同级别。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⑥侃侃如:温和快乐的样子。  ⑦訚訚如:正直而恭敬的样子。  ⑧踧踖(chū jí)如: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⑨与与:意思同“徐徐”。也即威仪适中的样子,面对国君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

【翻译】

孔子在家乡时,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孔子在宗庙内、朝廷上,非常健谈,讲话明白清楚,只是说话比较谨慎罢了。孔子上朝(没有见到君主前),同下大夫交谈,显得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交谈,显得正直而恭敬。国君临朝听政,孔子恭恭敬敬,而又十分谨慎,神情态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显得轻慢。

【解读】

孔子对说话的要求既多且严,他认为君子说话一点儿不能马虎随意,“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苟,苟且,马虎,随便,并且说话要严谨,“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做事要多,说话要少,“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要看对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话要讲究契机,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瞽。”“浮躁”“隐瞒”“瞽瞎”三者皆是未能把握讲话的契机,孔子不仅有以上要求,重要的是他更注意说话时的容貌态度以及语调语气的变化。在父兄宗族乡人中讲话,谦卑逊顺,迂讷迟滞;在宗庙朝庭讲话,晓畅明晰,轻快流利;与下大夫讲话,温和快乐,简捷刚直;与上大夫讲话,正直恭敬,和悦而诤;与君王讲话,恭敬局促,但行步安祥。“恂恂如也,便便言”是讲话的语态,“似不能言者,唯谨乎!”以及“屏气似不息”皆似说话的语气,“侃侃如也,訚訚如也,躇踖如也,与与如也。”既有说话的语态,又兼说话的语气。今人讲话却不注意语态语气语调,今人研究语言学,多研究静态语言学,而不研究动态语言学,记录孔子语态语气的句子虽然不多,但足以窥见古人对说话要求的具体翔实。

一句话要说得达到目的,其中说得“对不对”,所占的比例大约是百分之三十,说得“好不好”百分之七十在于说话时的态度,动作,语气,语调等似乎不重要的辅助手段上。孔子不仅是一位仁道推广者,更是一位语言大师,语言犹如推行仁道的双翼,如果没有语言的翅膀,仁道推广难能获得成功。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简而当事,曲而当精,精而当理,确而当时。一言而济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谓修辞之善者。其要有二:曰澄心,曰静气。”也是对语言的目的性所做的要求。但他也仅仅是对语言精确度、简洁度,以及语言内在的发声吐语时的宁静之气所做的具体要求。要求虽然很高,但未能涉及说话时的语态、语调、语气,这三者在言语表达中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又很难记录的东西,孔门弟子们挖空心思用了一系列的叠音词来记录描绘,这些叠音词在今天看来(即便是在当时)也是很难准确描摹或诠释的文字,今人读他也只能以意逆志,揣摸而已。但在今人的言语运用中不能不详加探索,仔细体会而认真学习抓住精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