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儿女四方聚山麓 享天伦阖府过大年(2)
2010-02-01 11:26
母亲铺床 也就在这时,母亲瞅准了哪天太阳好,便从立式大站橱里,从箱子里,或者是把用塑料布包裹着架在横梁上的被絮、褥子、被面、被里、垫的、
母亲铺床
也就在这时,母亲瞅准了哪天太阳好,便从立式大站橱里,从箱子里,或者是把用塑料布包裹着架在横梁上的被絮、褥子、被面、被里、垫的、盖的,一古脑儿拿下来,该洗的洗干净,该晒的晒软和了,等着过年时儿女们回家时用。
父母各自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这时候便和弟弟一起,将所有的床铺都利用起来,计算着不够,再用板凳临时搭上1到2张床。母亲散开到了夏天就不用的卷起来的席子,铺在地上,蹲下来把所有的被絮褥子套起来,装钉好,铺到床上,大、小、新、旧搭配着铺垫,确保每张床上都不会冷。枕头都要摆好。如果枕头实在不够,就用旧的或不穿的棉袄、旧衣服做上几个临时的枕头,连枕巾都铺得齐整整的。
做豆腐
吃的问题全都由弟弟夫妻两个人安排。除了家中备好的腌制的荤菜外,弟弟夫妻两人会在年前的头几天,专程坐公共汽车到滁县城里买上足够的新鲜的蔬菜。腌制的荤菜太咸,弟弟怕我们不喜欢吃,就尽量做到荤素搭配,尽可能地让我们吃得满意。
豆腐是一定少不了的。豆腐者,都富也。即使是那贫寒饥荒的年头,任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没有停止过。因此,哪怕是借,即使是赊账,也要想方设法弄上三两斤豆腐,年夜饭的大桌上万万不可缺少这道“都富”菜的。开头的那些年,母亲会在腊月20里头,把早已预备好的黄豆倒在脚盆里,打点塘水泡起来。井水咸,碱性大,不出豆腐。等全部泡好了,便由弟弟拿到生产队集体的小磨坊里,自个儿用人工磨制成豆腐。在后来的10来年中,有做这方面生意的了,加上生活条件逐渐好了,便可以送给别人加工,给点加工费,或者直接用黄豆换豆腐,或者干脆图个省事,买一些。不管是哪种途径,反正总要弄上一大花篮的豆腐,放在不用的脚盆里,或者是半大的缸里,放上清水泡好,每天早上由父亲换一次水,始终保持新鲜。冬天气温低,随吃随捞,一直可以吃到元宵节,气温低时可以吃到正月底。
吃的住的方面事情安排就绪了,父亲还会屋内屋外转转、看看,把那些暂时不用的农具收拾到后院的小空棚子里,以保持家中尽量清洁一点,同时,增大活动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父亲怕孙子们都还小,调皮得很,又觉得新鲜,三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玩起来不小心碰到哪。父亲做事始终是不吭声,只管自个儿默默地忙碌着,想好的事情就去做,细心而且有条不紊。
洗茅缸
想到的该做的都做好了,父亲又会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挑上粪桶把后院西北拐子茅缸里的粪水舀起来,挑到西山头西边的麦田里浇一遍。门口也有田,可是,父亲舍近求远尽可能送得远一点,为的是家中既不可能闻到气味,而且也给小麦上了一次过冬保暖肥。父亲高兴时还调侃一句,“哈哈,麦子也过年啰——”。粪水全部舀掉了,再到塘里挑些清水,把茅缸边沿冲洗得清清爽爽,尽可能不要留下任何一点龌龊。父亲知道,儿女们上班的办公室里有洗手间,家中卫生间里都有坐便式马桶,西施小村庄的家中就是这个条件。老人家要尽可能地为儿女们创造一点利亮洁净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