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发现郑州商城:惊世骇俗的王者之都(二)(3)

2009-09-30 10:3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这两件首次出土于郑州的商代大鼎随后分别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和“杜岭二号”。两鼎形制和纹饰基本相同,均为双耳,斗形方腹,四个圆柱形空足,粗

这两件首次出土于郑州的商代大鼎随后分别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和“杜岭二号”。两鼎形制和纹饰基本相同,均为双耳,斗形方腹,四个圆柱形空足,粗壮有力。“杜岭一号”现存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杜岭二号”存放于郑州市博物馆。

如果说“杜岭大鼎”的发现纯属偶然的话,那么1982年7月11日,郑州向阳食品厂青铜窖藏坑的发现,就更离奇的让人匪夷所思了。

7月份的郑州就像一个蒸笼,热的让人透不过气来。那天,在郑州商城城址边缘的向阳食品厂,挖地基的工人们一个个被当头的太阳烤得浑身是汗,纷纷扔下工具跑到阴凉处躲避阳光的炙烤。而此时他们中一位年轻人却没有离开,依然挥汗如雨,走火入魔般地不停挖掘着,对同伴们招呼他休息的喊声置若罔闻,反而越干越猛。突然, “咣当” 一声闷响,惊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那位年轻人鬼使神差的举动,竟成就了又一次惊世骇俗的大发现。与这尊青铜大方鼎,同时出土的还有饕餮纹大圆鼎、羊首罍、涡纹中柱盂、素面盘和两件牛首尊等珍贵文物。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郑州商城的考古工作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始终处在延续中。发掘证明,以郑州市内东里路的商代宫殿遗址为中心,周边形成有内城、外城多层防御体系,整个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北京外城。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座有规划布局的王都。

这片今天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地方,在3600年前是商汤王朝生活起居、发号施令的心脏,先后有十位商王曾在这里号令天下、祭祀祖先、接受四方诸侯朝拜。

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地下,沉睡着20多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商代宫殿建筑群夯土基址。部分夯土台面上还残留有坚硬的白灰面和细泥地坪,上面排列着规整的大型长方形柱础坑。今天,从这些保存完好的柱础石中,依然可以看出它最初的形制。虽然商代的宫殿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铁幕后,但根据历史碎片,考古工作者还是拼凑出了这些古代建筑的大致模样,那是一座座回廊式大型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当时盛行的“茅茨土阶”风格的建筑。它与《考工记》中所描述的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的豪华建筑形式基本相似。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研究员秦文生介绍:茅茨就是通常咱们所说的茅草屋,殷墟时期的宫殿也是用茅草,就是它这宫殿基址顶上是用茅草来覆盖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管理学院教授于希贤介绍:茅茨土阶的这样的一种建筑形式,实际上是代表着一种王权的,后来就发展成为君权是神授的,这样的一种理念,就是一种思想文化观念和一个建筑实体,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他们要结合起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可视性的、可操作性的一个宫廷建筑,这样的一种建筑在商代表现的非常突出。

在宫殿区内还发掘有多处大型蓄水池和商代地下石板输水管道,它们构成了地下复杂的网状用水排供系统,这些都为今天研究商代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状态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但令人遗憾的是郑州商城自上世纪50年代初发掘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如安阳殷墟那样的王陵大墓。既然是商代的都城遗址,那么就应该有规模庞大的商王墓,而只有找到这样的大墓才能最终揭开郑州商城的谜底。多少年来,考古工作者始终怀着这种渴望,伴随着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执着的探寻着那千呼万唤终未谋面的商王大墓。

在继向阳食品厂发现大鼎13年后的1996年2月6日,郑州市在对市中心南顺城街开发建设施工时,市政规划部门告诉施工单位,建筑选址距主干道太近,需退后两米。而正是这一退,又让一批商代重器重见天日。当时,施工中一个桩基孔不偏不斜紧擦着一件青铜大鼎而过。真是天意!稍远一丝就会与这坑窖藏青铜器失之交臂。再近丝毫,就会伤及国宝,那将是何等的损失,没人敢细想。

此次出土的青铜器有12件之多,大型铜鼎4件,其它有斝、爵等。截止目前,郑州发现的三大窖藏坑中,出土的8件青铜大鼎,均属于商王朝的重器,而且放置有序。绝非是在紧张慌乱的情况下仓促而为。对此种现象,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商王室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后形成的青铜器窖藏坑,具有祭祀坑的性质;另一种则认为,商王朝把青铜器窖藏的原因,是由于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而造成政权更迭,与郑州商城的废弃有关。

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育彬介绍:现在当然有专家提出来,说这个坑时代晚,而且是,好象是郑州商城废掉时候他们埋的,好象发生什么重大变故了,这个统治者可能很仓惶的跑了,这个意思,后来我们想这个不对,因为他埋的这个东西很从容,他搞祭祀铺的东西,上面应该铺的有木板子,下面也铺的有木板子,这个铜器就在两个木板子之间放着,除了木板子之外,铺的还有朱砂,红的,这就证明跟祭祀还是有关系。

考古工作者从目前已发掘出的三个青铜窖藏坑的位置发现,它们恰好分布在郑州商城城垣外的东南角、西南角和西城墙中段。据专家推测,在商城城垣外的东北角还应当有一个窖藏坑,如此它们正好围绕在外城的四周。但面对今天地面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却无从下手。

已故的邹衡先生曾这样说过:在郑州商城发现以前,没法知道殷墟文化是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知道了,殷墟文化是从郑州商城迁过去的。郑州商城的确立,使得中国考古学的空间变得无比广阔。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介绍: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商朝之前有一个夏朝,夏朝主要当时的记载也都是在河南这一块,所以说这就为追溯夏朝的历史、史迹和夏朝的文化,奠定的一个基础,没有郑州商城的发现,可能要确定什么是夏文化,什么是商朝的历史的遗迹可能还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郑州商城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和科学探究,解读了无数个历史之谜,让这座城市有幸和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数千年的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不仅是中国有史可查,年代最久的一个都城,同时也为夏商分界树立了明确的界标。有专家这样说,“在郑州每一次的考古大发现都会改写中国历史。”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