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总理的指示,1983年,位于大雁塔西北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开始筹建,1991年6月20日最终落成开放。它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四年之后,上海博物馆新馆也建成,造型为方体基座与拱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寓意“天圆地方”。
苏东海介绍:陕西博物馆它更多地用现在的一些陈列理念,陈列它的历史精品,但上海博物馆更多地接近了西方的一些经典博物馆的经验,所以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博物馆虽然他们的建筑是中国民族式的、传统的、古典的,但是它们的内部是现代的,整个的楼宇建设和整个的现代化的建设比较接近国际上的水平。
上海博物馆它并不是西方博物馆的翻版,它是中国的博物馆,是西方博物馆的中国的本土化,先进经验的本土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像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型博物馆,已经达到80多座,形成了各地争相建设博物馆的热潮。近年来,许多新建博物馆在外观造型、体量空间、内部装修、设施配置等方面,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毫不逊色。
2008年12月5日,宁波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修建而成的博物馆,在历经四年的孕育之后,终于开馆亮相,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型,突出了 “山”、“水”、“海洋”的地域特征,平面是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变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呈现微微向南滑动的态势;场馆北部为一片水域,整体建筑仿佛一艘刚从水中上岸的大船。尤其令学者们称道的是,宁波博物馆建筑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
它有两大特色:第一就是把宁波明清以来的旧的砖瓦用现代的工艺有机地糅合,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具有非常视觉冲击力的瓦爿墙,这样使它的建筑 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造型,使人一看,它就是一件展品,就是一件遗产, 也就是说今天的杰作就是明天的遗产;第二个特色就是充分地运用了江南特有的竹子,压成模板与混凝土糅在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机勃然一个建筑的空间。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回收的历代旧砖瓦,由50名工匠手工砌筑,使得博物馆一建成,就凝聚了百年历史,建筑本身就是历史展品。而使用竹条模板混凝土外墙,竹的纹理,更突显了江南人文自然、乡土风格,这比使用大理石、外墙漆更加自然、节约与环保。
青砖、缸片等材料构成的瓦爿墙,古朴中透着新潮;竹条模板混凝土,则处处蕴涵着诗意与质感。
作为一个新兴博物馆,无论资历,还是藏品数量,宁波博物馆都难以与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相匹敌,于是建馆伊始,宁波博物馆便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运营理念。宁波已经与全球26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伙伴关系,突破地域限制,编织起一个便捷畅通的博物馆文化交流网络,引进了许多高品位的国内外专题展览。
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外观,不断变化的展品,吸引着宁波市民络绎不绝地前来观赏,国内外学者也纷纷到这里进行学术研讨、交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视察宁波博物馆时评价道:“从高品质运作的宁波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物部门顺应潮流,收藏展示的范围不断扩展,使博物馆辐射到了各个领域。学者们开始将目光从原来局限于保护过去的文化遗存,转向现存自然遗产与人文遗产的原生地,我国的博物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苏东海介绍:它现在是两极分化,一个大馆现代化,一个是社区博物馆。博物馆的原生地、文物遗产的原生地、文化遗产的主人自己保护、自己发展。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丘北县的彝族聚居村落——普者黑仙人洞村,以及新平县花腰傣南碱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古老别致的服饰、淳朴的民风民俗、奇特的宗教信仰、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以及古朴优雅的曲调,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民族文化正日渐衰落乃至趋于消亡,如何保护和延续它们呢。
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文化专员罗树昆介绍: 当地老百姓邀请我去开发他们的民族文化,专家提出来要建博物馆,我就认为建博物馆是一种形式,但是没有博物馆也是一种形式,它是一个流动的博物馆,也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尹绍亭介绍: 所以必须要与他们所关心的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意愿而不是靠我们所谓的博物馆专家、我们的学者,按自己的意愿去进行一个展示的中心。我们始终坚持村民主导,自己发展,自力更生,尊重文化的主体,让他们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发布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中,特别设立了“文化保护区”的条目。新兴的云南、贵州等省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目的就是尊重文化主体的意愿与选择,以“活动的博物馆”这种形式,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现在,学者们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陆续完成了一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
2008年3月,国家作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决策,这一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的举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使公众成为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真正受益者。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建成的2600多座博物馆,凝聚着厚重的历史,肩负着保管、研究和社会教育的使命,它们将灿烂的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