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国家宝藏(一):往事沧桑(3)

2009-11-29 11:18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同时,他在清华的同事,留学美国归来的李济,正在组建中央研究院的考古组,准备开展田野考古工作。1928年,他把发掘的目标,首先选定在了殷墟。从

同时,他在清华的同事,留学美国归来的李济,正在组建中央研究院的考古组,准备开展田野考古工作。1928年,他把发掘的目标,首先选定在了殷墟。从此,殷墟考古就成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起步的标志。

1936年6月12日,在殷墟的第十三次发掘中,考古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窖穴,在这里堆放了一万多片甲骨,这是殷墟历次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个甲骨窖穴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是甲骨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一片片的甲骨上,史书记载的商王朝,终于得到了印证。

到1937年,考古队对殷墟先后共进行了15次发掘,而就在这一年,日本侵华战争突然爆发,所有考古工作不得不停止下来。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此时,北平的故宫博物院,处于战争最前沿,存放在这里的珍贵文物,又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新成立的故宫博物院已经预感到了时局的变化,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开始着手准备文物的南迁工作,这项工作秘密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

1933年2月5日夜,一大批板车进入了故宫,在神武门广场,文物集中装车,随后出午门运往前门火车站。

有人后来回忆:“当时非常寂静,除了车辆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没人说话,有非常凄凉的感觉。”对于故宫的工作人员来说,没人知道这些文物将会有怎样的命运。

第二天清晨,满载文物的火车,驶出前门火车站,故宫国宝从此踏上了万里漂泊之路。

此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四批文物运到上海,存放在法国租界天主教堂的仓库内,文物安全完全依靠外国人,显然十分危险。

1936年9月26日,故宫博物院在南京的库房建成,随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此时,马衡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并负责此后的文物南迁工作。存放在上海的13000余箱文物又被陆续运到了南京。没想到国宝在这里只停留了半年就不得不再次迁移。

8月13日,日军开始轰炸上海,南京岌岌可危。

这时,南京政府命令故宫博物院立即将存放南京的文物向大后方转移。

南路文物80多箱由水路转陆路运往长沙;中路文物9000多箱经水路运往当时的陪都重庆;北路文物7000多箱沿来时的路线经郑州运往宝鸡,这些文物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漫漫行程。

中路文物于一年后到达重庆,在重庆大轰炸时,被紧急疏散到乐山的安谷乡,幸免于难。

北路文物迎着日军进攻的方向前进,它的转运行程更为惊险。

运送文物的火车刚到郑州就遭遇了敌机轰炸。幸运的是轰炸没能伤及任何文物,这些国宝再次逃过一劫。

在所有文物起运仅10天之后,日军就占领了南京。

南路文物到达长沙后,暂时存放在湖南大学的图书馆里。当时准备在岳麓山爱晚亭附近山上开洞贮藏文物,但是还没有开工,日军就开始轰炸长沙,刚刚停留不足一年的这批文物只好再次转运。一个星期后,原来存放国宝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而爱晚亭也被炸毁。

南路文物逃过一劫后,一路流离,终于在贵州安顺落下脚来,存放在一个叫华严洞的溶洞里,在这里一放就是六年。后来才又被运到了四川的巴县。

北路文物的命运更为坎坷,到达宝鸡后不足3个月,宝鸡也遭敌机轰炸,文物安全无法保障,无奈只能选择在冬天,冒雪翻越秦岭。

当时,装满文物的汽车轮胎上挂着铁链,在满是冰雪的路面上艰难行进,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这让每个押运人员都感到不寒而栗。”

就这样,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用了5年多的时间,押运这批国宝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上万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整个转运过程中,没有一件文物丢失或损坏,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

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京政府下令将南迁的故宫文物精选出2972箱,和其他数千箱文物精品一起运往台湾。今天,同属故宫文物的这些国之珍宝,只能分藏两地。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受磨难,大批珍贵文物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它们的命运动荡起伏、历经坎坷。新中国的成立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彻底改变,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生政权领导下,文物事业获得新生,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光芒。

(责任编辑:多宝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